杜甫诗三首翻译,杜甫一首骂人的诗

admin72025-03-18 12:52:19

1. 《羌村三首·其一》

原文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翻译

西天布满红云,夕阳余晖洒落地面。

历经千里跋涉,终至家门,却见柴门萧瑟、鸟雀喧闹。

妻子儿女惊愕于我还活着,回过神后喜极而泣。

乱世中漂泊求生,能活着归来实属侥幸!

邻人挤满墙头围观,感叹唏嘘。

夜深人静时,点烛对坐,恍如梦境。

(创作背景:杜甫因触怒唐肃宗被贬回乡,与家人劫后重逢的情景)

2. 《羌村三首·其二》

原文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翻译

晚年苟且偷生,归家亦无欢愉。

幼子紧贴膝边,生怕我再离开。

忆往昔池边纳凉,如今北风呼啸,忧思如煎。

杜甫诗三首翻译,杜甫一首骂人的诗

幸知庄稼已收,新酿米酒将成。

且以浊酒浇愁,暂慰暮年凄凉。

(主题:归家后的矛盾心境,既有天伦之乐,又忧国忧民)

3. 《羌村三首·其三》

原文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翻译

群鸡喧闹争斗,客至驱鸡上树方闻叩门声。

乡邻四五人携酒来访,皆为慰问远行之客。

酒味虽薄,父老叹道:“黍田无人耕作,战乱未休,少年尽征东。”

我含愧为乡邻高歌,曲终仰天长叹,满座泪流不止。

(主题:乡邻情谊与战乱疾苦的交织)

二、杜甫“骂人”的诗:《赠花卿》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诗三首翻译,杜甫一首骂人的诗

翻译

成都城内乐声终日不绝,随风飘散入云。

这般乐曲本应天上独有,人间岂能轻易听闻?

讽刺内涵

此诗表面赞美乐曲精妙,实则讽刺武将花敬定僭越礼制。花敬定平定叛乱后居功自傲,纵兵劫掠百姓,甚至僭用天子专属的宫廷雅乐。杜甫以“天上”暗指皇家礼制,“人间”暗讽花敬定的逾矩行为,揭露其骄横与无知。后世常误用后两句夸人,实为辛辣讽刺。

三、其他讽刺诗举例

1. 《戏为六绝句·其二》

名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讽刺对象:贬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等)的文人,斥其短视,预言其湮没无闻,而四杰的诗作将永存。

2. 《丽人行》

名句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讽刺对象:杨贵妃兄妹的奢靡专权,揭露外戚腐败与玄宗昏庸。

杜甫的诗既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如《羌村三首》),也有对权贵荒诞的犀利讽刺(如《赠花卿》)。其“骂人”之诗多采用双关、反语等手法,表面含蓄优雅,内藏锋芒,需结合历史背景方能深刻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