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童年摇桂花的场景,借桂花香与摇花乐抒发对故乡的眷恋。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三个层次,展现作者对童年与故乡的深情回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识“桂花雨”(5分钟)
1. 实物激趣:展示桂花图片或实物,播放桂花飘落的视频,提问:“桂花雨是怎样的场景?”
2. 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雨”的比喻意义,初步感知桂花纷飞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0分钟)
1. 自读课文:学生默读,圈画描写桂花香、摇花乐的句子。
2. 梳理内容:
3. 概括情感:初步感知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及对故乡的怀念。
三、精读赏析,体悟情感(20分钟)
环节1:品“摇花乐”——童年的欢乐
环节2:悟“桂花香”——故乡的印记
环节3:思“故乡情”——情感的升华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10分钟)
1. 仿写练习:用“浸”字造句,描述生活中的香气或情感(如“整个教室浸在书香中”)。
2. 小练笔:以“童年的______”为题,模仿课文写一段回忆性文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描写“摇桂花”的段落。
2. 收集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文章(如《乡愁》《静夜思》)。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 童年之趣
桂花香 → 故乡之思
母亲的话 → 深情如雨
教学反思
1. 亮点:通过角色扮演、对比阅读、实物体验(如桂花茶)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增强情感共鸣。
2. 改进:可引入更多地域文化元素(如南北桂花的差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参考资料:结合琦君其他作品(如《水是故乡甜》),深化对“思乡”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