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2020(2020江苏卷语文)

admin162025-03-03 11:08:02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延续了江苏卷一贯的思辨性、人文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聚焦智能互联网时代下个体与信息环境的关系,引导考生思考自我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联。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作文题目

材料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 ——摘自网页1、11、12、13、40、53

二、试题特点

1. 思辨性与开放性

题目未限定单一主题,而是通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传统文化命题,引申至智能时代个体与信息环境的互动。考生可从正反两面探讨“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如积极层面的志同道合、美美与共,或消极层面的“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

江苏高考作文2020(2020江苏卷语文)

2. 时代感与人文性

紧扣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浏览”“点赞”“分享”等具体行为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反思技术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3. 辩证思维要求

材料隐含对立统一关系:“同”促进归属感,但也可能限制视野;“异”带来碰撞与创新,却需包容与理解。考生需在“同与异”“主动选择与被动塑造”间展开辩证分析。

三、题目解析

1. 材料结构

  • 第一层(前两句):引用《周易》古语,点明“同类相吸”的普遍规律,暗示个体选择对环境的塑造作用。
  • 第二层(第三句):强调智能时代加剧了信息同质化,使影响更直接可感。
  • 第三层(第四句):以诗意语言揭示“当下行为决定未来形态”,呼吁对信息选择的审慎。
  • 2. 核心关键词

  • “同声相应”:传统文化的智慧,指向兴趣、价值观的趋同性。
  • “环绕与塑造”:信息环境对个体的反向影响,体现主被动关系的辩证。
  • “未来样子”:强调当下的选择对未来成长的奠基作用。
  • 四、写作角度与立意方向

    江苏高考作文2020(2020江苏卷语文)

    1. 正向立意

  • 优化选择,成就自我:主动关注优质信息,如良师益友、经典文化,以“同声相应”促进个人成长(例:孟母三迁、择友而交)。
  •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在同类群体中保持开放心态,接纳多元声音,避免思维固化(例:跨文化交流、学术争鸣)。
  • 2. 逆向批判

  • 警惕信息茧房: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可能导致认知狭隘,需主动“破茧”,接触异质观点(例: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壁”效应)。
  • 反思“点赞文化”:盲目迎合同类信息可能丧失独立思考能力,需理性甄别信息的价值(例:网络谣言传播)。
  • 3. 时代责任

  • 青年与智能时代的使命: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以“分享”传递正能量,以“感动”唤醒人性共鸣(例:抗疫中的青年志愿者故事)。
  • 五、参考标题

  • 《破茧:在信息洪流中重塑自我》
  • 《同声相和,异彩纷呈》
  • 《点赞之间,未来可期》
  •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 《智能时代的“择邻而居”》
  • 六、专家点评

    2020年江苏卷作为自主命题的“收官之作”,既延续了传统人文底蕴(如引用《周易》),又紧扣时代脉搏(智能技术的影响)。其“无核心关键词”的设计要求考生深入分析句间逻辑,而非简单抓取关键词,体现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考生需结合自身经历(如网络社交、学习场景),以小见大,展现对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的深度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