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日,既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也是感受自然生机的时节。以下是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清明主题作文,结合传统习俗与亲身经历,供参考:
清明时节艾草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没有落雨,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田野上,空气中飘着艾草的清香。
清晨,爸爸带我回老家扫墓。山路两旁的油菜花开得金黄,像铺了一地的阳光。爷爷用镰刀清理坟边的杂草,我和妈妈把带来的水果、糕点摆上供台。爸爸点燃香烛,青烟袅袅升起,我学着大人的样子鞠躬,心里默默告诉太爷爷:“我长大啦,会好好学习的。”
扫墓归来,奶奶说要教我包青团。我们采来嫩绿的艾草,捣出碧绿的汁液。奶奶把糯米粉揉成面团,我捏起一小块搓圆,挖个“小碗”塞进豆沙馅,再笨拙地收口。蒸笼里的青团像一颗颗翡翠珠子,出锅时还挂着水珠。咬一口,糯米的甜裹着艾草的香,连手指都染成了春天的颜色。奶奶笑着说:“吃了青团,眼睛会像艾草一样亮!”
午后,叔叔带我去放风筝。燕子形状的纸鸢乘着春风越飞越高,线轴在我手里欢快地打转。远处山坡上,有人家正在烧纸钱,灰烬像黑蝴蝶随风飘散。叔叔说:“风筝飞得高,就能把思念传给天上的人。”我望着蓝天,突然觉得清明不只是悲伤的日子,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回家的路上,我采了一束野花插在车窗边。春风吹过,花瓣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那些远去的故事,也像在提醒我:珍惜眼前人,不负好时光。
写作思路解析
1. 结构清晰:以“扫墓—做青团—放风筝”串联活动,体现清明节祭祖与踏青的双重文化内涵。
2. 细节生动:通过“艾草汁染绿手指”“风筝线轴打转”等生活化描写增强画面感。
3. 情感升华:结尾借野花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呼应清明节“慎终追远,珍爱当下”的精神。
4. 引用诗句:开篇化用古诗,结尾用象征手法,提升文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