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案 山西教案

admin82025-03-24 15:57:4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读写“腊、浑、豚”等生字,理解“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等词语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名句。
  •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品读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村民的淳朴热情及诗人情感。
  • 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游山西村教案 山西教案

  • 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绝处逢生”的积极心态。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受村民的热情与乡村风光。
  • 难点: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意义。
  •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复习导入:背诵《题西林壁》,回顾“景中寓理”的写法。
  • 情境导入(可选):用“微信聊天记录”模拟陆游的旅行见闻,激发兴趣。
  • 背景介绍:陆游因主张抗金被罢官,归隐途中写下此诗,体现其爱国情怀与乐观精神。
  •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强调节奏与抑扬顿挫(如“疑无路”的困惑与“又一村”的惊喜对比)。
  • 字词解析
  • “腊酒浑”“足鸡豚”:通过“足”字体会农家待客的倾尽所有。
  • “疑”“暗”“明”:对比用词,感受绝境中的转机。
  •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画面想象
  • 前两句:村民摆酒杀鸡的待客场景(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
  • 后两句:山峦重叠、柳花交映的山水画卷(结合插图或视频)。
  • 哲理探究
  • 讨论:“山重水复”象征人生困境,“柳暗花明”启示转机,联系学习或生活中的实例理解。
  • 情感升华
  • 对比陆游其他诗作(如《示儿》),体会其虽处逆境仍心系家国、乐观向上的情怀。
  •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改写古诗:将《游山西村》改写成白话文游记,加入环境与人物描写。
  • 辩论活动:围绕“困境中的希望是否必然存在”展开讨论,深化哲理理解。
  • 5. 作业设计

  • 基础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注释“足”“疑”等字。
  • 实践作业:绘制“山西村”游览路线图,标注诗中景物。
  • 拓展作业:搜集蕴含哲理的古诗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制作主题手抄报。
  • 四、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腊酒浑,足鸡豚 —— 热情待客(叙事)

    山重水复疑,柳暗花明 —— 景中含理(写景)

    闲乘月,夜叩门 —— 向往田园(抒情)

    哲理:困境 → 转机 → 希望

    游山西村教案 山西教案

    五、教学反思

  • 成功点:通过情境创设与生活联系,学生能主动参与哲理探讨。
  • 改进点:可增加对比阅读(如与陶渊明田园诗对比),深化对“隐逸”与“乐观”主题的理解。
  • 参考资料:网页1、14、26、45、56、64等教学设计及背景解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