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熊猫“福宝”后背血洞的传闻
寄生虫感染说:早期有非官方消息称,福宝后背的血洞由钩端螺旋体和血单胞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推测寄生虫通过食物或蜱虫传播导致免疫力下降。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
官方后续回应:根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通报,福宝于2024年12月因身体抖动被收回内圈检查,经血液、寄生虫及疫病检测均未见异常,随后转入静养并恢复健康。2025年3月复展时,官方明确表示其抖动可能与应激反应、发情期或局部肌肉神经反应有关,并非寄生虫或外伤导致。
其他案例对比:成都基地曾多次辟谣类似“血洞”传闻,如归国大熊猫“竹莉娜”头顶毛发脱落被误认为血洞,实为应激行为所致。官方强调大熊猫研究中严格遵循“非损伤性”原则,未进行活体实验。
2. 大熊猫“乐乐”的相关情况

死因调查:旅美大熊猫“乐乐”于2023年2月去世,尸检显示其死亡主因为心脏病变,未提及“血洞”或其他外伤。部分网络传言将“乐乐惨死”与福宝的抖动事件关联,但无科学依据。
健康争议:此前有传闻称“乐乐”在美国遭受虐待,但中国动物园协会及美方联合调查未发现相关证据,其健康状况在协议期间定期监测。
3. 类似谣言的官方立场
科学辟谣:针对大熊猫“血洞”“抽”等传言,成都基地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澄清,强调网传图片多为泥土沾染、毛发脱落或视频剪辑误导,并非真实伤口。
研究:国内外大熊猫合作研究均以保护为前提,禁止任何有损健康的实验,样本采集仅限粪便、毛发等非侵入性方式。
福宝的“血洞”传闻缺乏官方支持,其健康问题已通过科学检测排除寄生虫或外伤,抖动现象可能为生理性反应。
乐乐的死亡与心脏病变直接相关,网传“血洞”或“虐待”信息不实。
类似谣言多源于对大熊猫正常生理现象或环境行为的误解,官方呼吁公众以科学态度关注大熊猫保护,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事件,可查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及成都基地的官方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