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毡、犊、膘”等生字词,理解“仪态端庄、悠然自得”等词语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优美语句。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批注等方式,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的牧场画面,理解静态描写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向往,感受人与动物、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感受荷兰牧场的独特魅力。
难点:体会静态描写中蕴含的宁静美,学习通过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展示荷兰风车、郁金香、牧场图片,配乐朗诵课文首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提问:“牧场之国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联想关键词(草原、牛羊、风车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快速进入课文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梳理结构
活动:
自主阅读:学生默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思考“牧场之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字词检测:重点指导“膘肥体壮、远眺、吆喝”等词,结合动作或图片理解。
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牧场画面,分为“白天”与“夜晚”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内容(牛群、骏马、羊群、夜晚的宁静)。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明确行文结构,为深入分析铺垫。
3. 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活动一:白天的牧场——动态中的宁静
任务:选择喜欢的段落(如第二自然段),画出拟人句、比喻句(如“牛犊像贵妇人,老牛像家长”),批注感受。
交流:提问:“为什么牛群吃草时‘专注’?牧场环境有何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
朗读指导:通过轻重音、语速变化,读出牛群的悠闲与草原的辽阔。
活动二:夜晚的牧场——静态的祥和
对比阅读:对比白天与夜晚的描写(如“沉睡的牲畜”与“飞驰的骏马”),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无声”“漆黑”等词营造宁静氛围。
想象体验:提问:“如果你是牧场的一头奶牛,夜晚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深化情感体验。
活动三:聚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探究:四次出现的句子分别在什么场景后?每次强调的“真正”内涵有何不同?(自由、和谐、宁静、祥和)
讨论:删去这句话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体会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强化主题的作用。
4. 总结升华,拓展迁移
主题升华:结合板书,总结荷兰牧场的核心特点(自由、和谐、宁静),联系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小练笔:以“这就是真正的______”为开头,仿写家乡或校园的某一场景,要求使用拟人或比喻手法。
示例:“这就是真正的江桥小学!操场边的梧桐树像守护者,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
5. 作业布置
1. 背诵并摘抄喜欢的语句(如“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2. 搜集荷兰其他特色(如风车、运河)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3. 阅读老舍《草原》,对比中外牧场异同。
四、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板书设计]
文字版板书结构:
牧场之国 —— 荷兰
白天:
uD83DuDC04 牛群:专注、仪态端庄(拟人)

uD83DuDC0E 骏马:自由驰骋(动态)
uD83DuDC11 羊群:悠然自得
夜晚:
uD83CuDF19 宁静祥和(静态描写)
主题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由、和谐、宁静)
设计说明: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结合关键词与简笔画元素(如动物图标、月亮),突出动静对比与主题句的贯穿作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创设与角色代入,学生能更直观感受荷兰牧场的独特魅力。
需加强修辞手法的迁移训练,如仿写句子时提供更多支架,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