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卫工作汇报要点
1. 日常管理优化
清扫保洁全覆盖:将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39条区域纳入常规保洁范围,消除卫生死角。
垃圾专项整治:清理城郊积存生活垃圾3.8吨,重点整治建筑渣土违规倾倒问题,配合拆除违建后的现场清理。
设施更新:更换破损垃圾桶500个,新增垃圾中转站5座,推进公厕改造项目,提升市民便利性。
2. 专项治理行动
渣土运输管理:成立专项小组,制定《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方案》,通过宣传车、媒体等途径强化违规倾倒惩处力度。
河道与道路整治:投入2万余元清理国道、河道周边垃圾,联动社区开展“周五卫生大扫除”,提升市容整洁度。
3. 宣传与队伍建设
典型宣传:树立省级“十佳城管人”等模范,通过榜样力量提升团队凝聚力。
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安全警示教育和作业规范培训,降低事故率。
4. 难点与不足
设备老旧:部分垃圾运输车辆及中转站设施需升级,导致清运效率受限。
居民意识待提升:部分区域存在乱丢垃圾现象,需加强社区宣传与监管。
二、环卫工作总结及计划
(一)阶段性成果总结
保洁质量提升:通过“以克论净”考核,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85%,洒水降尘频率增至每日2次。
应急能力强化:完成夏季防汛和冬季清雪预案,保障极端天气下道路畅通。
社区合作深化:推进“环卫进社区”项目,新增垃圾分类示范点31个,覆盖率达60%。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1. 精细化作业升级
智慧环卫系统:引入GPS定位监管车辆,实时监控垃圾清运路线及作业状态。
机械化率提升:计划购置新能源清扫车10台,降低人工成本及碳排放。
2. 基础设施建设
垃圾处理场扩建:申报二期处理场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200吨。
公厕改造:完成老旧公厕翻新15座,推广生态公厕技术,提升市民使用体验。
3. 长效管理机制
考核制度优化:推行“月度红黑榜”评比,与社区经费挂钩,激励责任落实。
市场化改革试点:引入第三方企业承包背街小巷保洁,探索“监管+企业运营”模式。
4. 安全与宣传并重

安全培训:每季度开展消防演练及作业安全培训,事故率控制在0.1%以下。
全民参与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月”“最美街道评选”等主题活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三、引用数据与案例
案例参考:湖北某城区通过“门前四包责任制”签约商户2000余家,街道卫生投诉量下降40%。
经济投入:2024年环卫预算中,60%用于设备更新,30%用于社区合作项目,10%用于应急储备。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行业报告及多地区实践案例,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