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中,班级安全员(或安全委员)是班级安全管理的重要角色,其职责涵盖日常安全监督、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班级安全员的核心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
一、日常安全管理与监督
1. 环境安全检查
每日巡查班级区域(如教室、宿舍、实验室等),检查门窗、电源、消防设施等是否正常,确保“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三关”(关门、关窗、关灯)措施落实。
监督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如禁止使用违章电器、私拉电线等,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劝阻并上报。
2. 维护班级秩序
协助班主任管理课堂纪律,调解学生纠纷,防止肢体冲突或。
关注课间活动安全,制止追逐打闹、危险动作等行为,尤其是在楼梯、走廊等易发生踩踏的场所。
二、安全宣传教育
1. 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班会、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普及消防、交通、防诈骗、网络安全等知识,提升同学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如消防疏散、地震避险),确保学生掌握逃生流程。
2. 心理健康与网络安全引导

关注同学心理状态,发现异常情绪或行为及时报告辅导员,协助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宣传科学上网,防范网络诈骗、非法网贷,管理班级网络群组,抵制不良信息传播。
三、隐患排查与报告
1. 风险识别与整改
定期排查班级安全隐患(如电器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等),记录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跟踪整改情况。
对实验室、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等规范存放和使用。
2. 突发事件应对
发现火灾、盗窃、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报警并协助疏散人员,配合学校处理后续事宜。
在实验、实习等活动中监督操作规范,预防安全事故。
四、沟通协调与记录
1. 信息反馈与沟通
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安全动态,传达学校安全政策,收集同学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家长会或线上平台反馈学生在校安全情况,形成家校共管。
2. 工作记录与总结
建立班级安全档案(如学生健康记录、安全隐患台账),定期提交安全工作日志和总结报告。
参与学校安全会议,交流经验并学习最新的安全管理方法。
五、任职要求与选拔
基本条件:责任心强、观察细致、沟通能力突出,通常不兼任班长或学委,需通过班级推荐和辅导员考核。
培训与考核:定期参加安全技能培训(如急救、消防器材使用),学校每年对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和奖惩。
总结
班级安全员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桥梁,通过日常监督、教育宣传、应急响应等工作,保障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其职责既需要细致入微的日常管理,也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