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如“赢、拳、策、荐”),理解“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等成语。
能复述故事内容,分析田忌两次赛马的策略差异。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对比、角色朗读,体会孙膑的思维过程,理解“调换顺序”的科学性。
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梳理文章结构,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孙膑的智慧,学习观察分析、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
探讨规则与策略的关系,辩证看待“输赢”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孙膑调整赛马顺序的策略,分析其思维过程。
难点:体会“观察分析—科学决策”的思维逻辑,并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探故事,理清脉络
1. 导入新课
提问:“赛马如何反败为胜?”引发学生兴趣。
播放赛马视频片段,直观感受比赛场景。
2. 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赛马对阵图(常规赛与策略赛对比):
| 场次 | 常规赛(田忌负) | 策略赛(田忌胜) |
||||
| 第一场 | 上等马 vs 上等马 | 下等马 vs 上等马 |
| 第二场 | 中等马 vs 中等马 | 上等马 vs 中等马 |
| 第三场 | 下等马 vs 下等马 | 中等马 vs 下等马 |
(来源:)
3. 字词突破
重点讲解“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
4.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孙膑为何能想出策略?田忌为何不能?
教师点拨:孙膑的观察要点(马的等级、齐威王性格)。
第二课时:深挖思维,拓展延伸
1. 思维训练
情境模拟:学生扮演孙膑,用“如果……就……”句式推导策略逻辑,如:
“如果齐威王按常规顺序出马,田忌的下等马输给上等马,但上等马能赢中等马,中等马能赢下等马,就能以两胜一负获胜。”
数学游戏:用扑克牌模拟赛马策略,巩固“最优解”概念。
2. 人物分析
分角色朗读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对话,关注语气词(如齐威王的“得意扬扬”与田忌的“疑惑”)。
对比孙膑与田忌的思维差异,归纳孙膑的智慧:观察细致、分析全面、敢于创新。
3. 主题升华
辩论:“孙膑的策略是否违反规则?”结合《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等课文,探讨规则与智慧的关系。
联系实际:举例生活中“以弱胜强”的案例(如体育比赛、商业竞争)。
4. 拓展活动
续写故事:以“齐威王发现策略后……”为题,创作后续情节,突出人物性格。
跨学科实践:用数学排列组合知识计算田忌可能的策略总数,验证“唯一最优解”。
四、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常规赛:上—上 中—中 下—下(0:3负)
策略赛:下—上 上—中 中—下(2:1胜)
关键:观察(马等级、对手性格)→分析(实力差距)→决策(调换顺序)
启示:科学思维胜于蛮力,规则与智慧并重
(结合)
五、教学资源
课件:动态展示赛马对阵图,标注关键语句(如“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视频:田忌赛马动画片段(强化情节记忆)。
学具:纸质马匹卡片,供学生模拟对阵。
六、评价设计
课堂表现:观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与思维逻辑。
作业反馈:复述故事(80%学生能完整描述策略),续写情节(体现创造性)。
拓展任务:调查其他历史中以弱胜强的案例(如赤壁之战),撰写分析报告。
本设计融合文本分析、思维训练与跨学科实践,既落实语文要素,又培养科学思维和辩证意识,适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