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粽香四溢,艾草飘香。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老人们常说:“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们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又往江中投粽子喂鱼虾,保护他的身躯。从此,赛龙舟、吃粽子便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清晨,妈妈会早早挂上翠绿的艾草,说是能驱邪避虫。我的手腕上也被系上五彩丝线,像彩虹一样鲜艳。奶奶常说:“戴了五彩绳,一年平安又吉祥。”
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包粽子!奶奶把泡好的糯米和粽叶端上桌,我学着她的样子,将粽叶卷成漏斗形,填上糯米、红枣和花生,再用棉线捆紧。虽然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像个小枕头,但奶奶总夸我:“包得真用心!”
傍晚,河边传来阵阵鼓声。爸爸带我去看赛龙舟!龙舟上的叔叔们奋力划桨,船头的龙头威风凛凛,岸边的加油声此起彼伏。爸爸说:“赛龙舟是为了像古人一样争分夺秒救屈原。”我激动得跳起来,仿佛自己也成了划船的小勇士。
夜晚,一家人围坐吃粽子。剥开粽叶,糯米晶莹透亮,咬一口甜到心里。爷爷讲起屈原的故事,我望着窗外的月亮,心想:“端午节不仅是美食和热闹,更是对爱国精神的传承啊!”
写作思路参考:
1. 传统由来:结合屈原的故事,点明节日意义。
2. 习俗描写: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细节,增强画面感。
3. 情感表达:通过亲身经历(如学包粽子、看龙舟赛)传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升华主题:由节日习俗引申到文化传承,体现思想深度。
如需更多范文或写作技巧,可参考网页中的详细示例及结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