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端午节
开头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童谣,我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看龙舟赛,过得特别开心!
包粽子的乐趣
一大早,妈妈就泡好了粽叶和糯米,桌上摆满了红枣、咸蛋黄和五花肉。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卷成小漏斗,先放一勺糯米,再塞一颗甜甜的红枣,最后用线捆紧。可我的粽子总是“漏米”,妈妈笑着说:“别急,慢慢来!”终于,我包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粽子,虽然丑,但煮好后尝一口,心里甜滋滋的!
热闹的龙舟赛
下午,我们全家去河边看赛龙舟。龙舟像一条条彩色的巨龙,船头竖着威风凛凛的龙头,船尾的鼓手“咚咚”敲着鼓点。划船的人喊着口号,整齐地挥动船桨,岸边观众也激动得直喊“加油!”我举着爸爸买的艾草香囊,跟着人群欢呼,仿佛自己也成了龙舟上的小勇士。
端午节的传说
晚上,爸爸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古时候,人们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现在,粽子成了端午节最香的美食,每一口都饱含对先人的怀念。
结尾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尝到了自己包的粽子,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真希望明年还能和家人一起,继续“守护”这些美好的习俗!
写作小贴士:
1. 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描写“准备—包粽子—看龙舟—听故事”的过程,层次分明。
2. 细节生动:加入“漏米的粽子”“歪歪扭扭”等童趣描述,更显真实。
3. 情感真挚:通过家庭互动和节日活动,体现团圆与传承的主题。
4. 引用传说:用简化的语言介绍屈原故事,符合三年级认知水平。
参考素材来源:网页1、15、26、27、36、41、52、66等,融合了包粽子步骤、赛龙舟场景及节日文化内涵,适合小学生模仿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