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执行不严格,形式化问题突出
1. 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存在选择性执行现象。例如,仅开展表决性活动(如选举、处分党员),而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流于形式,甚至完全缺失。部分支部的组织生活记录不规范,存在补记、漏记或内容简略等问题。
2. 形式主义严重
组织生活内容单一,常以“读文件、看视频、缴党费”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避重就轻,演变为“自我表扬”或“相互吹捧”,未能触及思想根源。例如,部分民主生活会仅完成程序性任务,缺乏实质性的思想交锋。
二、参与积极性低,民主氛围不足
1. 党员参与意识淡薄
部分党员将组织生活视为“负担”,以工作忙为由缺席,或被动应付。理论学习满足于表面,缺乏主动性和深度思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党内民主不充分
普通党员在重大决策中缺乏话语权,存在“一把手”主导决策的现象。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力,一些高职务党员长期缺席支部活动,形成负面示范。
三、内容与实践脱节,服务功能弱化
1. 脱离实际需求
组织生活内容空泛,未能结合党员思想动态或工作实际。例如,理论学习照本宣科,未针对热点问题或政策难点进行深入研讨,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 服务党员和群众不足
党组织在帮助党员解决困难、发挥特长等方面欠缺主动性,服务群众多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如仅开展慰问困难党员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个性化支持。调研显示,部分党支部更倾向于组织参观考察或娱乐活动,而非解决实际问题。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整改落实不力
1. 监督缺位
领导干部未以身作则,对组织生活的监督作用缺失。例如,部分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组织生活的频率低,导致党内监督难以有效实施。
2. 整改流于表面
查摆问题后缺乏具体整改措施,或整改方案未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例如,部分支部虽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批评意见,但后续整改缺乏跟踪和评估,问题反复出现。
五、理论与实践的割裂
1. 理论学习不深入
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实践转化能力。部分党员存在“重业务轻学习”倾向,导致政治判断力不足。
2. 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在繁重任务或利益冲突中,部分党员优先考虑个人利益,未能妥善处理集体与个人关系,反映出理想信念的动摇。
总结与建议方向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足、制度执行不严及监督机制缺失。改进方向包括:
如需具体整改案例或更深入分析,可参考网页中提及的“三会一课”规范化措施、民主生活会流程优化等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