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朗读与品析,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理解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积累词汇(如“菡萏”“攲斜”“荫蔽”等),掌握作者冰心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层次朗读(初读、品读、悟读),感悟母爱的细腻表达。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感恩之情,学会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荷叶护红莲”与“母亲护子女”的关联,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心中的雨点”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鲁冰花》或展示母爱主题图片(如汶川地震中保护孩子的母亲),引出“母爱”主题。
作者简介:介绍冰心及其“爱的哲学”,强调《荷叶·母亲》的创作背景。
2. 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解决字词障碍,概括文章内容(如“风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场景)。
问题引导:
文中几次写到红莲?环境与作者心情如何变化?
白莲与红莲的对比有何深意?
3. 品读赏析(20分钟)
关键句分析:
圈画“雨打红莲”的细节(如“攲斜”“覆盖”等词),体会荷叶的“勇敢慈怜”。
重点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讨论“心中的雨点”的象征意义(人生挫折、情感困境等)。
写法探究:
借物喻人: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子女,风雨象征人生磨难。
情感线索:作者情绪从“烦闷”到“感动”,暗含对母爱的顿悟。
4. 拓展延伸(10分钟)
仿写练习:用“母亲啊!你是______,我是______,除了你,谁是我______?”句式表达对母爱的理解。
生活链接:学生分享母爱故事,讨论如何感恩母亲(如写信、行动表达等)。
5.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妈妈,我想对你说》,模仿借物抒情手法。
阅读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歌,摘抄并赏析。
二、板书设计示例
板书主题
“荷叶护红莲,母爱润心田”
结构图示
荷叶护红莲
┌───────────────┐
│ 风雨中的红莲 │
│ (象征子女的脆弱) │
└───────────────┘
┌───────────────┐
│ 荷叶的覆盖与守护 │
│ (象征母亲的庇护) │
└───────────────┘
┌───────────────┐
│ 母爱哲思 │
│ “心中的雨点”与“无遮拦的荫蔽”
└───────────────┘
文字要点

1. 核心意象:荷叶→母亲;红莲→子女;风雨→人生磨难。
2. 情感升华:由景入情,借物喻人,赞颂母爱的无私与永恒。
3. 关键句解析:末段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三、教学资源推荐
1. PPT课件:
[《荷叶·母亲》PPT优质课件](含朗读指导、图文解析)。
[动态板书设计示例](可编辑动态图示)。
2. 拓展阅读:冰心《繁星》《春水》中母爱主题的短诗。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既能深入文本理解语言与情感,又能联系生活感悟母爱,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