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评议工作总结要点
1. 组织领导与机制建设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如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建立督查机制,通过定期汇报、绩效考核确保整改落实,如每月责任汇报、整改问题清单跟踪。
2. 自查自纠与群众参与

多渠道征集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如发放170份问卷)、座谈会(家长、学生、企业代表参与)、意见箱、线上平台等收集问题。
重点排查问题:如政务公开透明度不足、服务效率低、执法不规范等,梳理成台账并分类整改。
3. 整改落实与成效
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缩短审批时限(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
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如减免罚款案例)。
强化监督问责:设立行风监督员和观测点,对“吃拿卡要”“中梗阻”等问题严肃处理。
4. 成果与不足
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如解决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如企业数量增长)。
不足:部分干部学用结合不足、长效管理机制需完善。
行风评议工作方案要点
1. 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聚焦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推动政风行风持续优化。
2. 组织架构
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评议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明确各科室/部门职责。
3. 实施步骤
宣传动员阶段:召开动员会、发布公告、设置举报渠道(电话、信箱),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自查自纠阶段:通过“五查五看”(查思想、行为、效率、制度、纪律)梳理问题清单。
集中评议阶段:组织“面对面”评议大会,邀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参与现场质询与评分。
整改巩固阶段:制定整改计划,对未达标问题“四不放过”;建立长效机制(如定期培训、案例通报)。
4. 重点任务与措施
政务公开:完善权力清单、办事流程公开,推行“阳光政务”。
效能提升: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开展“窗口服务创优”行动。
廉政教育:组织警示教育、廉政承诺书签订,强化“一岗双责”。
5. 保障机制
考核问责:将行风评议纳入绩效考核,对整改不力部门约谈问责。
社会监督:聘请第三方机构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定期发布整改进展。
案例参考与创新举措
服务创新:如“六声人性化服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等);设立综合管理工作站提供“就近办”服务。
技术赋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提升审批透明度。
基层联动:开展“基层财政建设年”活动,提升一线人员服务能力。
总结与方案的核心关联:工作方案需突出问题导向和可操作性,工作总结应体现整改成效与长效化机制。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单位职能特点,灵活调整重点任务与评议指标,确保行风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