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_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

admin82025-03-04 18:27:47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二章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仪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论语十二章翻译_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

第三章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第四章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第五章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应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缺点。”

第六章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会显得浮夸。文采与质朴均衡,才能成为君子。”

第七章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韧,因为责任重大且路途遥远。以仁为己任,难道不重大吗?至死方休,难道不遥远吗?”

第八章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却停下,是我自己停止的;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一筐土,若决心继续,也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第九章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第十章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就是仁……不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第十一章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_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

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践行?”孔子答:“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于人。”

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何不学《诗经》?《诗》可激发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讽谏不平。”

核心思想总结

1. 修养与学习:强调克制物欲、勤勉自省(如第一章、第五章)。

2. 仁与礼:以“仁”为道德核心,礼乐为外在规范(第二、第十章)。

3. 义利之辨:君子重义,小人逐利(第四章)。

4. 实践与坚持:学问需积累,目标需恒心(第八章)。

5. 经典价值:学习《诗经》的社会功能(第十二章)。

如需进一步解读或成语归纳(如“文质彬彬”“任重道远”),可参考相关章节的详细注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