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主题
诚信立身,明辨真伪——诚实守信与善意谎言的思辨
二、班会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辨析善意谎言与失信行为的区别。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践行诚信的意愿,培养对谎言的反思能力。
3.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践行诚信,学会在特殊情境下合理表达善意。
三、班会流程设计
1. 情境引入:诚信与谎言的碰撞
活动形式:播放动画短片《狼来了》或情景剧表演(如学生抄袭作业被揭发、对家长隐瞒考试成绩等)。
讨论问题:
故事中的行为是诚信还是谎言?造成了什么后果?
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善意的谎言”?是否合理?
2. 核心概念解析
诚信的定义:
“诚”:真诚待人,表里如一(如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
“信”: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如按时归还借物、履行约定)。
善意谎言的边界:
举例:对病重亲人隐瞒病情、安慰朋友时的鼓励性话语。
引导思考:善意谎言是否违背诚信?如何平衡“真话”与“善意”?
3. 案例分析:诚信的力量与失信的代价
正面案例:
曾子杀猪:父母以身作则,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杨平的空花盆:诚实赢得信任,成为王位继承人。
反面案例:
劳改犯的遭遇:因不被信任而再次堕落;
求职者的背囊:丢弃诚信后失去社会接纳。
互动形式:分组讨论案例启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4. 辩论活动:诚信是否应绝对化?
辩题:“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诚信?”
规则:正反方各3分钟陈述,自由辩论5分钟。
教师总结:
诚信是原则,但特殊情境需灵活处理;
善意谎言应以“利他”为前提,且需事后坦诚沟通。
5. 实践行动:诚信承诺与践行计划
制定班级诚信公约:
如“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借物及时归还”等;
学生签名并张贴于教室。
情景模拟游戏:
设置“无人监考考场”“拾金不昧”等场景,学生即兴表演应对方式。
6. 班主任总结升华
引用名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海涅)
行动呼吁:
诚信是立身之本,需从日常小事做起;
面对谎言时,应权衡动机与后果,坚守道德底线。
7. 延伸活动(可选)

诚信手抄报比赛:以“诚信故事”“名言警句”为主题创作;
家庭互动:与家长共写《诚信家书》,分享彼此对诚信的理解。
四、班会资源支持
1. 视频素材:《狼来了》《曾子杀猪》动画短片。
2. 名言卡片:打印诚信相关警句,学生课后制作书签。
3. 问卷调查:课前匿名调查班级诚信现状(如抄袭、撒谎频率),课后对比反思。
五、设计亮点
思辨性:通过辩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诚信与善意谎言;
实践性:结合情景模拟和公约制定,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互动性: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化对诚信的理解,还能学会在复杂情境中做出道德选择,真正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