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詹天佑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

admin52025-03-16 09:50:5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课文詹天佑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

  • 掌握生字词(如“阻挠”“要挟”“藐视”等),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
  • 通过具体事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如动画展示“人”字形线路设计),理解詹天佑的创新方法。
  •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阻挠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詹天佑“科技报国”的信念,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抓住詹天佑的言行、心理描写(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分析其爱国精神与创新智慧。
  • 难点
  • 1. 开凿隧道的方法:居庸关的“两端凿进法”与八达岭的“中部竖井法”的科学性。

    2. “人”字形线路设计:通过示意图和模型演示,理解火车如何通过陡坡。

    三、教学过程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 导入

  • 播放京张铁路百年纪念视频,提问:“为何一条铁路的竣工能轰动中外?”引发学生思考。
  • 展示詹天佑画像,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如留学经历、铁路成就),初步认识人物。
  • 2. 整体感知

  • 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围绕此句梳理事件脉络。
  • 分段归纳: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提前竣工。
  • 3. 背景渗透

  • 分析阻挠的原因(经济掠夺、技术垄断),对比清的腐败与詹天佑的担当。
  •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感悟精神

    1. 勘测线路

  • 角色朗读詹天佑勉励工人的语言(“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 情境模拟:想象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漫天的环境,感受詹天佑身先士卒的毅力。
  • 2. 开凿隧道

  • 小组合作:绘制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示意图,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势(缩短工期、提高效率)。
  • 动画演示:展示“中部竖井法”的立体施工过程,理解创新设计的科学性。
  • 3. “人”字形线路

  • 实验操作:用火车模型演示“一推一拉”上坡过程,讨论设计的巧妙性(降低坡度、节省动力)。
  • 联系生活:举例盘山公路、电梯轨道,拓展创新思维。
  • 4. 情感升华

  • 讨论:“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为何是‘有力的回击’?”结合“轻蔑”与“嘲笑”的原文,感受民族尊严。
  • 拓展阅读:詹天佑临终遗言“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深化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 四、人物形象分析

  • 爱国精神:面对阻挠,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以“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为信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尊严紧密联系。
  • 科学智慧:因地制宜的工程方案(如隧道开凿、人字形线路),体现其融合西方技术与本土实践的创新思维。
  • 人格魅力:身先士卒(亲自扛标杆测绘)、严谨治学(拒绝“大概”“差不多”),树立工程师的典范形象。
  • 五、教学建议

    课文詹天佑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

    1.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历史图片、工程动画,增强直观性(如网页35、42的课件示例)。

    2. 跨学科整合: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京张铁路的地形挑战,融入数学计算(如坡度、工期)。

    3. 拓展活动:开展“铁路工程师”角色扮演,或设计“现代版人字形线路”创意比赛,激发实践兴趣。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体会詹天佑“以科技报国”的精神内核,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