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坚守群众立场,强化为民意识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核心在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员干部需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例如,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社区老年助餐点、跨省交通违法处理等),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
关键实践: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照镜子、正衣冠”等方式自我革新,建立长效机制。
2.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适应新时代需求
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需结合数字化手段。例如,南京报业“听语+”平台通过“新闻+政务+服务”模式,收集群众诉求3.9万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200余件。
经验总结: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公众号)成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需注重线上线下结合,例如江西省检察院通过“直播间”发布典型案例,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3. 作风建设与自我革新
党员干部需常做自我批评,警惕“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如通过梳理制度漏洞、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焦裕禄精神是典型标杆,其“亲民爱民、迎难而上”的品质为新时代干部树立榜样。
二、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1. 线上平台赋能民生服务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解决300万件群众诉求,涵盖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范例。
宜春市文广新旅局:通过抖音、微博等发起“云游宜春”话题,征集古城宣传方案5000余件,实现群众智慧与决策的深度互动。
2. 基层治理创新
四川“老年助餐点”:成华区通过网民留言推动社区助餐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生活难题,体现“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响应机制。
南京“袁州古城形象征集”:通过线上平台发动群众参与设计,最终采纳市民建议,增强群众参与感和归属感。
3. 跨区域协作与制度优化
交通违法跨省处理:网民反映“交管12123”异地违章处理难,四川、河南、陕西三地公安联动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便民服务升级。
江西检察“智慧普法”: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普法,如《漫话民法典》系列,以通俗化内容提升群众法律意识。
三、总结
群众路线需与时俱进:既要传承“焦裕禄式”的为民情怀,也要善用数字化工具(如“听语+”平台、“领导留言板”)提升服务效能。典型案例表明,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检验执政能力的标尺,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与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