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的整理,重点围绕节日来历展开,结合历史、传说与习俗,供参考:
一、重阳节的名称由来
1. “重阳”与“重九”
农历九月初九,因两个“九”相叠,故称“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易经》中“六阴九阳”),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得名“重阳”。
2. 别称的寓意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因登高习俗)、“菊花节”(赏菊传统)、“老人节”(现代敬老文化)。其谐音“久久”象征长寿与长久,故被赋予敬老与祈福的含义。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与早期发展
2. 唐代至明清的兴盛
3. 现代意义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赋予其孝亲文化的新内涵。
三、起源传说
桓景避灾传说(流传最广):
四、传统习俗与象征
1. 登高“辞青”
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寓意避灾祈福,与春季“踏青”相呼应。
2. 插茱萸与饮菊花酒
3. 重阳糕
以“糕”谐音“高”,象征步步高升。唐代称“麻葛糕”,明清发展为多层花糕,常配彩旗装饰。
五、诗词与祝福语(补充)
1. 经典诗句
2. 祝福语示例
手抄报设计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可系统呈现重阳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既适合手抄报制作,也能传递传统节日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