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简析:此诗以直白的语言点明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借楚江无法洗刷冤屈的意象,表达对忠臣的悲悯与历史的无奈。
2.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简析:通过龙舟竞渡的习俗,哀叹屈原忠魂不返,强调其精神与《离骚》的永恒价值。
3.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简析:描绘山村端午的淳朴场景,粽叶、艾草等民俗细节生动,语言清新自然。
4.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简析:以女性视角写端午习俗,彩线、符箓等意象充满生活气息,末句寄托美好祝愿。
5.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简析:杜甫获赐宫廷端午衣物的感恩之作,借衣物材质隐喻皇恩,语言典雅含蓄。
6.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 简析:以端午赠艾的习俗起兴,抒写家国破碎中的孤独与坚守,情感沉痛。
7. 《已酉端午》·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简析:风雨交加的端午暗喻时局动荡,借陶渊明“独醒”自喻高洁,隐含对现实的批判。
8. 《竞渡诗》·唐·卢肇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简析:截取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展现团结与竞争精神,语言豪迈。
9. 《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简析:由赛龙舟联想到屈原精神,强调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10. 《端午三殿宴群臣》·唐·李隆基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简析:唐玄宗宴群臣所作,以“忠贞”为核心,体现节日背后的家国情怀。
学习建议:
更多完整古诗及赏析可参考来源网页,如《端午节诗词大全》、百度文库《端午节古诗精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