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全国卷分为新课标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两套试卷的作文题均以材料作文形式呈现,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社会观察力。以下是具体题目及分析:
一、新课标全国一卷:
题目材料:学校运动会“山羊过独木桥”项目中,规则要求双方选手在桥中间相遇时一人下桥、一人通过。但预赛中有一组选手互相抱住转身,双双通过桥面,引发裁判争议。
适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等。
立意方向:
1. 规则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探讨传统规则是否应被突破,以及创新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2. 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强调竞争之外的合作可能带来更高效的结果,映射现代社会对协作精神的重视。
3. 争议中的社会启示:通过裁判的争议,讨论社会对“破格”行为的包容度与评判标准。
二、新课标全国二卷:
题目材料:某自然保护区警示游客不要投喂野生动物,以免其丧失觅食能力,违者将受处罚。
适用省份: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等。
立意方向:
1. 自然规律与人为干预的冲突:批评过度保护或干扰自然生态的行为,强调尊重生物本能的重要性。
2. 教育与成长启示:类比家庭教育中“放手”的必要性,避免过度庇护导致个体能力退化。
3. 责任与法律的边界:讨论警示牌背后的立法意义,如何在公共利益与个人行为间平衡。
全国卷作文特点
1. 材料简短,主题开放:两题均以一句话或短材料引出核心矛盾,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思考空间。例如“山羊过独木桥”仅描述事件本身,未预设价值判断,学生需自行提炼观点。
2. 思辨性与社会性并重:题目紧扣社会热点(如生态保护、竞争规则),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案例展开论证,体现“关注时代”的导向。
3. 文体灵活,鼓励创新:除议论文外,允许记叙文、散文等形式,部分省份(如北京卷)甚至首次尝试微作文和诗歌创作。
其他地区作文题亮点(补充参考)
如需查看其他省份题目或满分作文范文,可参考教育部官网或教育资讯平台。全国卷的命题趋势显示,高考作文正逐步从“应试模板”转向“真实表达”,强调独立思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