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话题:双赢的智慧
材料内容:
木匠因徒弟失误导致进贡木材短缺,石匠巧妙调整石墩设计,既保全木匠性命,又为建筑增添特色。故事揭示“双赢”的哲理——通过合作与互补,化解矛盾并实现共同利益。
要求:围绕“双赢的智慧”自拟题目,结合材料写作,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作文主题解析与范文要点
1. 核心立意:
强调合作与互补的重要性,如自然界的共生(牵牛花与枯树、青松与顽石)、历史人物(陶渊明与菊花、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等,均体现“双赢”的智慧。
反例警示:若仅追求表面双赢而忽视道德(如“养眼工程”中的贪污),实则双输。
2. 范文结构参考:
自然类比:用自然现象(如鸟与种子互惠)引出双赢的普遍性。
历史事例:如郑和下西洋促进文化交流,对比哥伦布的殖民掠夺,突出双赢的文明意义。
哲理升华:双赢源于儒家“己欲立而立人”的观,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3. 写作技巧:
避免空谈概念,需结合具体事例与辩证分析。
语言可引用诗句(如“胡马依北风”)或名言(如孙中山箴言)增强说服力。
2005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概况
1. 基础知识题:
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如“角色(jué)”“力能扛鼎(gāng)”等。
标点与病句题:需注意长句改短句的语法调整。
2. 阅读与语言运用:
科技文阅读:分析“花卉对人类心理影响”的研究,考查信息筛选与逻辑推理。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且使用暗喻,如“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
3. 作文评分重点:
审题需兼顾“双赢”与“智慧”,避免仅写合作而忽略方法论。
材料丰富性:建议结合历史、文化、社会案例,增强论证深度。
参考来源
作文题目及范文:[网页52]、[网页48]、[网页53]、[网页56]
真题解析与结构:[网页59]、[网页61]、[网页34]
如需查看完整试题或更多范文,可访问上述链接获取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