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9年开学第一课观看

admin132025-04-09 16:50:02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过跨越时空的国旗故事,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节目以历史为轴、科技为翼、人文为魂,将革命先辈的热血、当代建设者的坚守与未来探索者的理想编织成一张精神之网,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点燃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一、五星红旗下的历史传承

当95岁的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颤巍巍地展开那面用被面缝制的五星红旗时,时间仿佛倒流至1949年的重庆渣滓洞。这面诞生于黎明前黑暗的旗帜,由黄纸剪裁的五角星与红色被面拼合而成,承载着江姐等革命先烈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郭奶奶讲述的“狱中绣红旗”故事,让观众深刻理解了“五星红旗是烈士鲜血染红”的深刻含义。

而86岁登山运动员贡布带来的“珠峰红旗”故事,则将镜头拉向世界之巅。1960年,中国登山队在零下30度的极寒中,用血肉之躯搭建“人梯”首登珠峰。1975年,夏伯渝与队友在“第二台阶”架设的“中国梯”,让五星红旗在海拔8848米处猎猎飘扬,更托起1300多名国际登山者的梦想。这两个跨越15年的攀登壮举,恰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

历史场景精神象征当代启示
白公馆绣红旗革命信仰铭记先烈牺牲
珠峰架设人梯团结奋斗突破技术封锁
亚丁湾护航和平守护维护国家利益

二、科技强国中的青年担当

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探测器,胸前那面经历上百次试验的特殊国旗,成为节目中最耀眼的科技符号。总设计师孙泽洲揭秘:科研团队为抵御月表300℃温差和强辐射,创新采用复合材料,仅调色实验就超过百次。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团队,用青春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

与之呼应的是海军海口舰的护航故事。严冬副政委讲述的亚丁湾反海盗行动中,当重在商船周围激起浪花,当直升机在夜空划出震慑弹的光轨,五星红旗成为远洋船员心中的“护身符”。这些故事揭示:科技实力与国防力量,正是国旗尊严的坚实后盾。

三、教育创新与精神传递

节目突破传统说教模式,首创“实景课堂+虚拟互动”的多维叙事。AR技术让“玉兔二号”化身卡通助教,与孩子们畅聊月球探险;5G连线使凉山“悬崖村”学生与演播厅实时对话。这种沉浸式体验,使抽象的国家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认知。

教育专家冯建军指出:“《开学第一课》通过‘国家重大工程讲解+平凡英雄访谈’的双轨叙事,构建了‘大历史’与‘小人物’的情感联结。”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体现在澳门濠江中学学生龙紫岚含泪演唱《七子之歌》时,屏幕前无数青少年自发跟唱的动人场景。文化传承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代际之间的精神共鸣。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9年开学第一课观看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为精神坐标,完成了历史记忆、当代成就与未来期许的三重书写。它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多元的话语体系——既要深挖文物档案中的历史细节,也要展现科技前沿的时代突破;既要传承革命年代的英雄气概,也要培育和平时期的创新精神。未来,或可借助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历史场景,让青少年“亲身参与”红旗绣制、珠峰攀登等重大事件,使爱国情怀真正内化为行动自觉。

这堂特殊的开学课证明:当国旗故事与个体生命产生共振,当国家叙事与青春梦想紧密交织,五星红旗就不仅是飘扬在旗杆上的符号,而是深植于心的精神图腾。这种力量的传承,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根基。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