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admin132025-04-09 17:25:03

2019年国庆大阅兵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庆典,不仅展现了国家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成果,更凝聚了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以下从多角度总结观后感:

一、震撼的规模与科技力量

此次阅兵规模空前,共有1.5万名官兵、580台国产现役主战装备、160余架战机参与,创下多项历史之最。徒步方队涵盖三军仪仗队、战略导弹部队等,装备方队首次亮相东风-41核导弹等尖端武器,空中梯队则以歼-20隐形战机领衔,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突破。特别是“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的弹幕刷屏,呼应了1949年开国大典时因飞机不足需重复飞行的历史,凸显了7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

二、历史对比与时代意义

阅兵中鲜明的历史对比令人动容。1949年阅兵装备多为缴获品,而2019年全部实现国产化,从“小米加”到“东风快递”,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庆典设计融入红色基因,如、国旗、军旗方阵的首次联合展示,象征中国领导下武装力量的传承与革新。群众游行中的“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篇章,则以时间轴形式浓缩了新中国发展史。

三、全民共情与精神共鸣

阅兵激发了全民族的情感共振。重庆的盲人市民感慨盲道设施的完善,荣昌贫困户通过赠送的电视机观看直播,体现了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个体。网友自发刷屏“这盛世如您所愿”,既是对周恩来等先辈的告慰,也表达了对当下国力的自信。军人挺拔的身姿、民众的热泪,以及“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呼声,共同构筑了家国一体的集体记忆。

2019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国庆阅兵式观后感

四、青年责任与未来期许

阅兵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大学生观看后反思自身使命,表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青少年则立下“成为科学家”的志向,呼应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期待。观后感中频繁出现的“不成为垮掉的一代”“接续奋斗”等表述,凸显了青年一代对历史责任的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时代需要“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阅兵正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

五、创新设计与国际影响

此次阅兵在形式上突破传统,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受阅、增加女兵方阵比例,并融入信息化作战元素,彰显军队改革成果。国际舆论评价其“向世界展示中国直面挑战的决心”,尤其在贸易战背景下,阅兵传递了维护主权与和平发展的信号。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的出现,则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姿态。

总结:2019年国庆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部浓缩民族奋斗史的立体画卷。它用铿锵步伐丈量了70年征程,用尖端装备标注了时代坐标,用全民共情凝聚了复兴共识。正如一篇观后感所写:“待我有为,必报中华!”——这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誓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