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以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人物撰写一篇发言稿。该题目强调历史智慧与当代价值的结合,注重思辨性、应用性与人文性。以下为满分作文的核心要点及优秀案例解析:
一、作文题目与核心要求
材料背景:
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曾刺杀自己的管仲,鲍叔主动让贤并力荐管仲,最终成就齐国霸业。孔子与司马迁分别赞颂管仲的才能与鲍叔的识人之智。
任务要求:
1. 写一篇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2. 明确选择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人物;
3. 结合材料分析人物特质,并联系现实意义。
二、满分作文核心立意与写作方向
1. 选鲍叔:识人让贤,胸怀大局
引用司马迁“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结合鲍叔在历史事件中主动退位的选择,类比当代团队协作中“甘为人梯”的精神,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得失。
2. 选齐桓公:胸襟宽广,善用人才
以齐桓公“装死逃脱”的谋略与重用管仲的决策,联系现代企业用人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强调领导者胸襟对团队发展的重要性。
3. 选管仲:才能卓越,忠君报国
通过管仲“不以兵车辅佐齐桓公”的功绩,结合孔子评价“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引申至当代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对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
三、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1. 结构清晰:
2. 语言凝练:
3. 现实关联:
四、典型满分作文案例
案例1:《君子“成人”亦“成己”》
以“知人、任人、成人之美”为分论点,引用元曲《蟾宫曲》开篇,结尾呼吁当代青年“以他人之成功为自身之成就”。
案例2:《识人之智,观局之慧》
对比诸葛亮与鲍叔的用人观,提出“识人需超越个人恩怨,立足时代需求”。
案例3:《拥宏大气度 乘风而上》
结合“海纳百川”的比喻,引申至全球化背景下包容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五、写作建议
1. 精准审题:明确“发言稿”的文体要求(如口语化表达、互动性结尾)。
2. 以小见大:从历史事件切入,提炼普世价值(如合作、宽容、责任)。
3. 多维论证:融合历史典故、名人评价、现实案例,增强层次感。
如需具体范文参考,可查阅网页中提到的《知人让贤,美名永传》《君子“成人”亦“成己”》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