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讲述不同领域奋斗者的故事,为全国中小学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成长教育课。以下结合节目内容与写作思路,整理观后感要点及范文参考:
一、核心主题与感悟
1. 奋斗的意义
节目通过冬奥冠军徐梦桃、航天员王亚平、农学家谢华安等榜样,诠释了“奋斗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例如,徐梦桃为冬奥金牌历经四届奥运周期,制定数百个训练预案,最终以坚韧与智慧摘得桂冠,展现了“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2. 平凡中的伟大
82岁的谢华安院士分享“50年金色种子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在海南艰苦环境中培育优质水稻,提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传递了“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信念。这种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让观众感受到“大国小我”的责任感。
3. 传承与担当
节目中,三代造林人接力在塞罕坝创造“绿色奇迹”,青藏科考队探索自然奥秘,舰载机飞行员直面生死考验……这些故事启示:个人理想需融入国家发展,新时代青年应以“小我”成就“大我”。
二、写作框架与技巧
1. “凤头”开篇
开门见山点明观看节目的时间、心情及总体感受。
示例:
“9月1日晚,我与家人共同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奋斗成就梦想’的主题如一道光,照亮了我对新学期的期待。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用行动告诉我:唯有拼搏,方能不负韶华。”
2. “猪肚”叙事
示例:“马鹏飞6岁起照顾失明奶奶,14年如一日兼顾学业与家庭责任。他的时间表让我泪目,也让我反思:我的‘承担’是什么?或许是从认真完成作业开始,从分担家务做起。”
3. “豹尾”升华
联系自身,表达行动决心。
示例:
“作为新时代少年,我愿以徐梦桃的预案思维规划学习,以塞罕坝人的坚持守护环保初心。今日埋首书桌,明日定能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三、范文参考
标题:《以奋斗为笔,绘青春底色》
正文:
2022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当屏幕中浮现出塞罕坝的茫茫林海、问天实验舱的精密仪器、冬奥赛场的矫健身影时,我深刻体会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最令我动容的是谢华安院士的故事。50年前,他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在海南的烈日与暴雨中培育抗病稻种。他说:“饿过的滋味,我一辈子忘不了。”这句话让我想起餐桌上的每一粒米,背后竟是几代科学家与农民的心血。反观自己,学习中稍遇难题便想放弃,何其惭愧!从今起,我愿以“一粒种子”的坚韧,在知识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节目中,王亚平从太空传来的寄语更让我心潮澎湃:“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能触摸到它。”这让我想起自己总将“考名校”挂在嘴边,却鲜少付诸行动。徐梦桃的数百个应急预案启示我:成功从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如果……就……”的周密准备。
新学期伊始,我郑重写下目标:每日预习、每周总结、每月自省。或许前路仍有荆棘,但正如三代造林人用60年将荒漠变绿洲,我也将以点滴努力,浇灌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
四、延伸思考
通过这堂课,我们得以窥见:个人的奋斗轨迹终将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愿每位学子以梦为马,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