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本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年度考核不仅是对个人履职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机制,本文将从多维度系统梳理全年工作情况。
一、思想政治建设
本年度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24次,撰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重点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著作。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担任支部联络员,组织专题研讨6场,推动"学思想、强党性"活动走深走实。特别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过程中,牵头编制《政策解读手册》,被列为单位年度优秀学习资料。
服务群众方面,全年接待来访群众87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3件。参与社区共建项目时,创新采用"问题墙+回音壁"工作法,该做法被市委组织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正如王沪宁同志在《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论》中强调的:"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和矛盾调解员"。
二、业务能力提升
通过参加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取得继续教育学分52分,较去年提升30%。重点研习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规范(2023版)》等新规,在单位内率先实现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改造。如表1所示,主导完成的三个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绩效目标:
项目名称 | 主要职责 | 完成情况 | 社会效益 |
---|---|---|---|
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 系统架构设计 | 提前2个月上线 | 服务效率提升40% |
行业标准化建设 | 标准起草 | 通过省级评审 | 规范12项业务流程 |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预案编制 | 建立三级响应机制 | 演练达标率100% |
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与省级课题研究2项。其中关于"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研究成果,被纳入省厅年度改革方案。这印证了李强总理提出的"要运用数字技术重塑公共服务流程"的指导方针。
三、团队协作成效
作为部门协调人,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全年牵头完成联合攻关任务5项。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创新实施"1+N"结对工作法,带动青年职工12人组建突击队,该项目获评市直机关创新案例二等奖。
人才培养方面,担任3名新入职员工的导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所带团队在年度考核中优秀率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印证了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提出的"团队赋能需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通过定期组织业务沙龙和技术比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问题与改进方向
在第三方评估中发现,公共服务响应速度仍存在10%的延时情况。经分析主要源于:1)信息系统模块衔接不畅;2)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待完善。如表2所示,已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
存在问题 | 原因分析 | 改进措施 | 完成时限 |
---|---|---|---|
系统响应延迟 | 服务器配置不足 | 升级云服务平台 | 2025Q1 |
数据孤岛现象 | 标准接口缺失 | 建立数据中台 | 2025Q2 |
在个人能力方面,需加强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储备。计划2025年完成"数字治理"专项培训,考取大数据分析师认证。参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建议,将建立"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闭环管理机制。
本年度工作实践表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政治引领与专业能力双提升,服务意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建议未来重点探索:1)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场景;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3)跨区域协同服务模式创新。正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所指出的,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我们每个从业者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