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教案大班—《学会尊重》教案

admin142025-04-15 01:25:03

活动名称

《学会尊重——我们都是好朋友》

适用年龄:大班(5-6岁)

领域:社会、语言、艺术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 理解尊重的含义,知道尊重包括礼貌用语、倾听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等行为。
  • 认识不同职业的辛苦,学会换位思考。
  • 2. 情感目标

  • 体验被尊重与不被尊重的感受,萌发同理心。
  • 感受尊重带来的和谐与快乐,激发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
  • 3. 行为目标

  • 能在日常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学会倾听和等待。
  •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养成尊重他人意见、爱惜物品等习惯。
  •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情景故事《小象的萝卜地》《女王敲门》动画或绘本。
  • 角色扮演道具:小象头饰、萝卜模型、清洁工具等。
  • 图片素材: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环卫工人、教师、医生)、公共设施对比图(无障碍通道、盲道)。
  • 音乐《礼貌歌》《弟子规》诵读音频。
  • 2. 经验准备

  • 提前完成亲子调查表《我最喜欢的职业》,了解家庭成员的工作。
  •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尊重”的含义(10分钟)

    1. 问题讨论

  • “你听过‘尊重’这个词吗?你觉得什么是尊重?”
  • 结合幼儿回答,尊重是礼貌待人、认真倾听、珍惜别人的劳动。
  • 2. 故事体验

  • 播放《小象的萝卜地》动画,提问:“小象为什么伤心?如果你是它,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体会劳动成果被破坏的心情。
  • 二、互动探究:学会尊重的行为(20分钟)

    1. 角色扮演游戏

    《尊重他人》教案大班—《学会尊重》教案

  • 情境1:模拟餐厅场景,幼儿扮演服务员与顾客,体验礼貌用语和感谢的重要性。
  • 情境2:使用眼罩或耳塞模拟视障/听障人士的不便,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 2. 图片对比讨论

  • 展示公共设施对比图(普通通道vs无障碍通道),提问:“为什么设计这些设施?我们应该怎么做?”
  • 结合职业图片(环卫工人、厨师),讨论如何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成果。
  • 三、深化理解:尊重需要行动(15分钟)

    1. 案例分析

  • 播放《女王敲门》故事片段,讨论:“女王为什么被拒绝?怎样才能获得尊重?”尊重是平等的,需要换位思考。
  • 2. 制定班级公约

  •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用绘画或符号记录规则(如“轮流发言”“不打断别人”)。
  • 汇总形成《班级尊重公约》,张贴在教室显眼处。
  • 四、实践延伸:从课堂到生活(5分钟)

    《尊重他人》教案大班—《学会尊重》教案

    1. 儿歌巩固

  • 学唱《尊重你我他》:“好孩子,讲文明,会倾听,会等待……”
  • 2. 家庭任务

  • 请幼儿回家为家人做一件事(如整理玩具、帮妈妈擦桌子),体验劳动的辛苦并表达感谢。
  • 活动评价

  • 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遵守讨论规则。
  • 作品分析:通过《班级公约》的制定,评估幼儿对尊重行为的理解。
  • 活动资源推荐

    1. 绘本:《我会尊重别人》《了不起的清洁工》。

    2. 视频:残奥会运动员奋斗故事(如许庆游泳夺冠片段)。

    设计亮点

    1. 多感官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深化理解。

    2. 社会联结:结合职业认知、公共设施等真实场景,增强现实意义。

    3. 家园共育:调查表与家庭任务促进亲子互动,延伸教育效果。

    通过此教案,幼儿不仅能理解尊重的抽象概念,还能通过实践内化为日常行为,促进社会性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