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语言教案 那一瞬间我长大了400

admin102025-04-15 05:25:02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身体与能力的变化,理解“成长”的物理与心理意义。

2. 技能目标:学会用“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的句式创编儿歌或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情,培养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服务的信心。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幼儿成长照片、小时候的衣物、音乐《我长大了》、儿歌模板、绘画材料(彩笔、卡纸等)。
  • 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收集小时候的用品,并与家长讨论成长故事。
  •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 播放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提问:“歌词中的小朋友会做哪些事?你们还会做什么?”
  • 展示幼儿成长照片,引导观察身体变化(如身高、鞋子大小)。
  • 2. 探索与讨论(15分钟)

  • 分组活动
  • 观察组:比较小时候与现在的衣物、照片,讨论“为什么穿不下”。
  • 故事组:讲述绘本《我长大了》或自编成长故事,重点讨论“如何帮助家人”。
  • 集体分享:邀请幼儿用句式“长大了,我会自己……”分享本领(如穿衣、整理书包)。
  • 3. 创作与表达(15分钟)

  • 儿歌创编:教师示范儿歌《我长大了》,幼儿分组用绘画或粘贴照片的方式续编,如“长大了,我会自己洗袜子”。
  • 情感升华:观看父母/老师的祝福视频,引导幼儿用儿歌语言回应:“谢谢您,我会更懂事!”。
  • 4. 总结与延伸

  • 鼓励幼儿回家完成“成长任务”(如整理玩具),次日分享感受。
  • 播放音乐《我长大了》,幼儿手拉手朗诵自编儿歌,结束活动。
  • 教学反思

  • 成功点:实物观察和儿歌创编能有效激发兴趣,90%的幼儿能主动表达成长体验。
  • 改进点:可增加实践环节(如穿衣比赛),强化“独立”体验;对内向幼儿需更多引导。
  • 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范文)

    开头

    “妈妈,我来帮你!”那天,当我第一次说出这句话时,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撒娇的小孩了。

    那一刻的细节

    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妈妈感冒发烧,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我想起她平时照顾我的样子,决定为她煮一碗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淘米、加水,可手忙脚乱中打翻了水壶,烫红了手指。我咬着牙没哭,心里默念:“我能行!”

    粥煮好了,虽然有点糊,但妈妈喝了一口,眼眶泛红:“宝贝长大了。”那一刻,我看到她眼角的皱纹和几根白发,突然明白了“长大”不仅是长高,更是学会分担。

    结尾升华

    《我长大了》语言教案 那一瞬间我长大了400

    原来,长大不是某一天,而是某个瞬间。从那天起,我开始主动整理书包、照顾妹妹。每当听到妈妈说“你长大了”,我就想起那碗糊粥,想起她欣慰的笑容——那是成长最甜的滋味。

    教学与写作要点

    1. 教案设计

  • 大班侧重“独立与责任”,中班强调“自我服务”,可结合分组活动适应不同年龄。
  • 利用照片、儿歌、实践任务增强体验感。
  • 2. 作文指导

  • 选材:聚焦“瞬间”(如第一次做饭、照顾家人、克服恐惧)。
  • 描写:用动作(“咬着牙”)、心理(“我能行”)、对话(“宝贝长大了”)增强画面感。
  • 立意:将“成长”升华为责任、感恩或勇气。
  • 可结合教案中的“儿歌创编”活动,让幼儿先口头表达成长故事,再转化为作文素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