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教师读书笔记10篇

admin152025-04-15 06:05:02

第一篇:爱的教育本质

摘抄

> "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张玉芬《教育从爱开始》)

>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苏霍姆林斯基)

感悟

教育的核心是爱,但仅有本能的爱不足以应对复杂教育场景。教师需将爱转化为艺术:通过耐心倾听、平等对话和个性化关怀,让爱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例如,书中提到教师以真诚化解学生恶作剧的案例,正是通过爱的艺术将问题转化为教育契机。

第二篇:家校共育的桥梁

摘抄

>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

>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教育改革必然趋势。

感悟

家校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需以专业和同理心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例如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过程。我曾遇到家长因工作忽视孩子学习,通过定期分享学生在校成长细节,逐渐唤醒家长的责任感,形成双向奔赴的合作关系。

第三篇:以爱唤醒自尊

摘抄

>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成绩。

> "对学生的批评需及时且恰当,既包含鼓励,也包含纠偏。

感悟

书中陈明同学因被信任而改变的故事令人动容。教师需在批评与鼓励间找到平衡,例如对后进生采用“优点放大法”,先肯定其闪光点,再引导改进不足。我曾用“进步日记”记录学生微小成长,激发其内在动力。

第四篇:阅读与思考的力量

摘抄

> "用视觉和意识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应远超‘出声读’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 "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教师需让学生看到不懂的东西,激发疑问。

感悟

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通过《愚公移山》探讨“坚持与变通”,将文本与生活联结,让阅读成为探索世界的窗口。

第五篇:教育中的细节温度

摘抄

> "把温馨的话语、热情的鼓励、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爱具体化。

> "教育需要脸上带笑,心中装阳光,步履才轻盈。

感悟

细微之处见真情。例如晨间一句“昨晚睡得好吗?”,作业本上一枚卡通印章,都能传递关怀。曾有学生因家庭变故沉默寡言,我通过每日午餐陪伴聊天,逐渐打开其心扉。教育的美好,藏在这些“无痕”的细节里。

第六篇:批评教育的艺术

摘抄

> "爱既包含赞扬,也包含批评教育……及时纠正错误更是关爱。

> "教师的真情能唤起学生‘做好人’的信心。

感悟

批评需讲究策略。书中教师面对学生课堂捣乱时,以幽默化解而非训斥,既维护尊严又传递规则。我曾效仿此法,用“课堂行为积分”将纪律问题转化为团队荣誉竞赛,效果显著。

第七篇:教师成长与终身学习

摘抄

>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友谊……读书是为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 "教学艺术提升源于持之以恒的阅读与反思。

感悟

教师需成为终身学习者。例如通过“主题式阅读”深化专业素养,如将心理学书籍《心流》理论融入课堂设计,提升学生专注力。阅读让教育实践既有根基又有创新。

第八篇:特殊学生的转化

摘抄

> "对于‘问题学生’,需以爱为前提,用真情唤起向善希望。

>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等待花开。

感悟

面对特殊学生,耐心与智慧缺一不可。书中教师用三年时间引导自闭症学生融入集体的案例启示我们:教育不是即时见效的工程,而是静待生命觉醒的过程。我曾用“特长展示日”让边缘学生找到存在感,重塑自信。

第九篇:师生关系的重构

摘抄

> "放下‘师道尊严’,构建平等沟通平台,揣摩孩子心理。

> "用草稿式笔记记录教育点滴,形成个性化教学智慧。

感悟

新时代师生关系需从权威走向伙伴。例如通过“心情信箱”匿名收集学生困惑,再以班会讨论解决,既尊重隐私又增进信任。教师笔记不仅是反思工具,更是教育智慧的沉淀。

第十篇:教育者的自我觉醒

摘抄

> "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

> "教师需时刻记得自己曾是孩子,保持赤子之心。

感悟

教育是双向成长。教师需常怀敬畏之心,如书中所言“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每当疲惫时,我会重温学生赠送的手工贺卡,那些稚嫩笔迹提醒我:教育者的幸福,在于见证生命的绽放。

总结

《教育从爱开始》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教师职业的本质——以爱为底色,用智慧雕琢灵魂。以上笔记结合理论反思与实践案例,愿与教育同行者共勉。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教师读书笔记10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