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贡献

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隋,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大运河: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统治。
科举制:隋文帝初创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正式确立。影响:打破门第限制,扩大选才范围,推动教育发展。
2. 唐朝的盛世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推行三省六部制、轻徭薄赋、任人唯贤(如房玄龄、杜如晦),形成清明政治局面。
武则天:唯一女皇帝,延续贞观政策,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曲辕犁、筒车普及),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 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学习唐朝制度文化,推动日本大化改新。
鉴真东渡:传播佛教、建筑等文化至日本。
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
1. 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定都开封,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
辽、西夏与北宋:
辽(契丹):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宋送岁币)。
西夏(党项):元昊称帝,与宋议和,接受岁币。
南宋与金:岳飞抗金被冤杀,宋金议和(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
2.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农业:占城稻推广,“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扩展至长江流域。
手工业:景德镇成为瓷都,蜀锦闻名。
商业:交子(北宋)为最早;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泉州为国际商港。
3. 元朝的统一与制度
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定都大都(北京),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影响后世行政区划。
民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
第三单元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
1. 四大发明:
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推动文化传播。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促进海上贸易。
: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使用。
2. 文学艺术:
唐诗:李白(浪漫)、杜甫(现实)、白居易(通俗)。
宋词: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
3. 史学与科技: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记录战国至五代历史。
郭守敬《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领先世界。
高频考点与易错点
1. 大运河与科举制:注意区分隋文帝与隋炀帝的贡献,以及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重点记忆唐太宗、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3. 经济重心南移:结合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理解南移完成标志。
4. 民族关系:宋辽夏金元的多民族互动及政策(和亲、册封、战争)。
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及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