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新教材的教案设计框架及核心内容,结合教材目录和教学资源整理而成,可供参考: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完整胚、活性胚、非休眠期)。
2. 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与水分、温度、空气的关系(设计对照实验)。
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1. 导入:通过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引出种子萌发条件的问题。
2. 实验设计:分组设置不同环境变量(水分、温度、空气),观察萌发情况,分析数据。
3. 讨论:结合古莲子萌发案例,强调种子的生命力与休眠机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 观察植物在不同营养液中的生长差异(如蒸馏水 vs. 土壤浸出液)。
2. 模拟年轮形成实验,理解茎的加粗机制。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检测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如碘液、苏丹染色法)。
2. 比较不同食物热量值,讨论均衡膳食的重要性。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 模型制作:用橡皮泥或3D打印制作消化系统模型,标注器官功能。
2. 模拟实验:用酶溶液分解淀粉,观察葡萄糖生成过程。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 设计一周家庭食谱,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评价合理性。
2. 分析食品包装标签,识别添加剂与营养成分。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 实验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类比教学:用“水管系统”类比血管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资源与评价建议
1. 课件与教具:
2. 评价方式:
3. 拓展资源:
注意事项
以上教案框架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调整,建议结合教材目录(网页49)和同步资源(网页29、43)细化每课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