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的教学计划及Unit4(以“Where's my schoolbag?”为例)的教学设计,结合要求中的核心信息整理而成: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概述
1. 指导思想
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听、说、读、写技能均衡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重点方向:基础词汇与语法(如一般现在时、疑问句结构、介词用法)、文化意识培养及学习习惯养成。
2. 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3个预备单元(字母、基础词汇) + 9个正式单元,每单元包含Section A(基础语言输入)、Section B(综合应用)和Self Check(复习检测)。
语法重点:
① be动词与do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② 介词(in/on/under);
③ 特殊疑问句(Where...?)。
3. 教学措施
基础巩固:每日背诵对话、词汇互测、晨读监督,强化语感和词汇量。
分层教学:针对后进生单独辅导,设计差异化任务(如简单问答替换练习)。
活动设计:通过角色扮演、物品位置描述游戏等任务型活动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体系:采用日测、周测、单元测验,结合课堂表现与项目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
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
掌握方位介词(in/on/under)及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Where is/are...? It’s/They’re...)。
能正确描述物品位置并完成简单对话。
2. 核心素养:
培养观察能力与空间逻辑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沟通能力,形成有序整理物品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词in/on/under的区分及Where问句的问答结构。
难点:单复数句型转换(Where is the book? → Where are the books?)及实际场景中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课堂导入(5分钟)
活动:教师展示书包、课本等实物,提问“Where is my pen?”,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位置并回答,激活旧知(如this/that)。
2. 新课呈现(20分钟)
词汇与句型输入:
① 利用图片或实物教授table, bed, bookcase等家具词汇;
② 通过物品摆放演示介词用法(e.g., The book is on the desk.);
③ 播放教材听力(1b),完成位置匹配练习。
互动探究:学生两人一组,用卡片或实物模拟摆放物品并互问位置,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5分钟)

任务1:完成教材Section A的2d对话模仿,替换关键词练习。
任务2:设计“寻找失物”游戏,学生根据线索(如“It’s under the chair”)找出隐藏物品。
语法总结:板书归纳Where问句结构及介词用法,对比单复数差异。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活动:小组合作绘制“理想房间”平面图,用英语标注物品位置并展示(e.g., My schoolbag is under the bed.)。
5. 作业与评价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Self Check的词汇分类与句子填空。
实践作业:录制一段介绍自己房间物品位置的视频,使用至少5个介词。
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及作业反馈进行形成性评估。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具:实物(书包、文具)、家具图片、多媒体课件(含方位动画演示)。
文化渗透:对比中西方房间布置习惯,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可在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同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跨学科思维。具体课时安排可根据班级学情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