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任务群”教学模式,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通过单元主题整合阅读、写作、口语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强化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并进,培养自主探究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语文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薄弱,写作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存在书写不规范、积累量少等问题。需针对性设计分层教学,强化习惯培养,如每日阅读打卡、课前五分钟演讲(新闻分享、古诗朗诵等)。
三、教学目标
1. 基础能力:掌握教材要求的402个生字、30个偏旁,巩固拼音与书写规范,重点突破易错字词。
2. 阅读提升:精读教材51篇诗文,背诵18篇(段),拓展课外名著(如《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培养批注式阅读习惯,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3. 写作实践:完成6次主题写作(如人物描写、抒情文),通过互评互改强化细节刻画与语言简明性,结合生活实践(如“孝亲敬老”活动)丰富素材。
4. 综合素养: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等专题活动,通过辩论、剧本创作等形式提升表达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措施
1. 分层教学:针对基础薄弱生,设置字词听写小组互助;优生引导拓展阅读(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担任课堂主讲。
2. 互动课堂:采用“读—品—探—创”四步法,如《邓稼先》单元结合影视资料讨论人物精神,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
3. 读写结合:每周1篇读书笔记,摘抄佳句并仿写;利用单元主题(如“科学探索”)设计科幻微写作,衔接中考考点。
4. 评价多元:实行“基础+拓展”作业模式,结合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进行积分制评价,定期展示优秀习作与阅读成果。
五、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