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10个风俗

admin62025-03-28 09:11:55

1. 赛龙舟

这是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之一,源于古代祭龙祈福和纪念屈原投江的传说。龙舟竞渡不仅承载着驱散水中鱼虾、保护屈原遗体的寓意,更是中国古代龙图腾崇拜的延续。如今,赛龙舟已发展为国际性体育赛事,被列入亚运会项目。

2. 端午食粽

粽子最初是祭祀用品,后因屈原投江传说演变为节日食品。北方以甜粽为主,如枣粽(谐音“早中状元”),南方则有咸肉粽、蛋黄粽等。粽叶包裹糯米的形式象征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3.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人们将艾草和菖蒲悬挂于门楣或制成“艾虎”佩戴。这两种草药具有驱虫杀菌的功效,民间认为可辟邪祛病。

4. 佩香囊与拴五色丝线

香囊内装朱砂、雄黄等草药,外包丝布,寓意驱瘟避邪。五色丝线(青、红、白、黑、黄)象征五行,系于儿童手腕或脚腕,端午后首场大雨时抛入河中,祈求平安。

5. 饮雄黄酒

雄黄酒由微量雄黄与酒调和,涂抹儿童额头或洒于墙角,用以驱虫解毒。民间有“饮雄黄酒,百病远走”之说,但现代因雄黄毒性已较少饮用。

6. 画额

用雄黄酒在儿童额头画“王”字,象征虎威镇邪,兼具驱毒与祈福之意。此俗常见于北方地区。

7. 采草药与沐兰汤

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最盛,草药药性最佳。采艾草、菖蒲等制成草药水沐浴(沐兰汤),可祛病防疫,此俗可追溯至汉代。

8. 斗草

分为“文斗”(对花草名)和“武斗”(草茎相拉),原是民间娱乐活动,后演变为儿童游戏,兼具植物知识与文学趣味。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10个风俗

9. 浸龙舟水

岭南地区习俗,认为端午时节的雨水或河水可驱邪避灾。家长带孩童浸泡手足,祈求健康,部分地区还会用此水洗脸净身。

10. 贴五毒与射五毒

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间以针刺五毒图或射箭、飞镖击打画像,象征驱除病害。此俗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灾疫的敬畏。

其他特色习俗

  • 躲午: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避灾,现已少见。
  • 吃咸鸭蛋:高邮等地习俗,鸭蛋象征圆满,蛋壳可制“鸭蛋络子”作装饰。
  • 放纸鸢:南方部分地区端午放风筝,寓意放走晦气。
  • 这些习俗融合了天象崇拜、医药卫生、体育竞技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延续性。不同地区因历史与地理差异,具体习俗或有增减,但核心始终围绕祈福纳祥与自然和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