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剖析材料、群众路线存在的不足

admin142025-03-25 06:01:14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剖析材料框架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文件要求,对照检查材料需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结合多篇材料整理):

1. 基本情况

  •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需说明是否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等。
  • 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如“三公”经费、办公用房、家属从业等具体说明。
  • 个人情况说明:配偶子女从业、移居海外等。
  • 2. “四风”突出问题

  • 形式主义:学风不实、学用脱节;调研走过场;工作重形式轻实效(如报表数据不实)。
  • 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调研浮于表面;决策不民主;方法简单粗暴。
  • 享乐主义:安于现状,畏难避责;追求享乐,工作激情减退。
  • 奢靡之风:铺张浪费,超标接待;攀比排场,生活作风不朴素。
  • 3. 原因剖析

  • 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弱化(如对“我是谁、为了谁”认识模糊)。
  • 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缺乏系统性。
  • 党性修养不足,政绩观偏差(如重显绩轻潜绩)。
  • 4. 整改方向与措施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剖析材料、群众路线存在的不足

  • 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
  • 改进调研方式,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如设立“巡回法庭”“一村一法官”机制)。
  • 完善制度监督,推动司法公开、政务透明(如裁判文书上网、群众监督渠道)。
  • 加强作风建设,落实问责机制(如“一案双查”廉政风险防控)。
  •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基层单位案例及总结材料,主要问题包括:

    1. 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 理论学习被动应付,政策掌握不扎实(如对民生政策理解偏差)。
  • 工作落实重痕迹轻实效,如填报数据不核实、整改措施流于表面。
  • 2. 脱离群众现象普遍

  • 调研“走马观花”,与群众沟通少;解决群众诉求效率低(如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不力)。
  • 决策缺乏群众参与,如惠民项目未充分征求民意导致执行困难。
  • 3. 创新意识与担当精神不足

  • 习惯传统工作模式,面对新问题缺乏突破(如互助资金项目未适时调整)。
  • 存在“多干多错”思想,回避矛盾(如对执行难问题畏难拖延)。
  • 4.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

  •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监督问责力度不足(如对“微腐败”查处不严)。
  • 整改措施缺乏量化目标,如理论学习计划模糊、调研次数未明确要求。
  • 三、典型案例参考

    1. 基层法院整改实践

  • 通过“强化司法公开”“巡回审判”提升公信力,但存在“执行难”痼疾。
  • 2. 乡镇干部自我剖析

  • 承认“工作作风不扎实”“调研敷衍”,提出“每月下村40天”整改目标。
  • 3. 生态治理创新案例

  • 南山区通过“党建+政企居”共治模式解决恶臭扰民,但需持续跟踪群众反馈。
  • 四、改进建议

    1. 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四风”问题建立负面清单,逐项整改销号。

    2. 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推广“开放式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整改成效”等做法。

    3. 注重制度刚性约束:将整改措施纳入绩效考核,如理论学习学分制、调研成果转化率考核。

    以上内容综合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共性问题和整改方向,具体单位需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细化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