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与技巧
1. 选材真实,以小见大
2. 聚焦“那一刻”,定格情感
3. 多角度描写人物情感
4. 升华主题,感悟成长
范文示例
题目:老师走了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班主任李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抱着教案走进教室。校长站在讲台上,声音沙哑:“李老师……昨天因病去世了。”教室里一片死寂,窗外的雨滴砸在玻璃上,像谁在无声地哭泣。
我猛地攥紧了手中的钢笔。笔杆上还留着李老师送的贴纸——上周月考后,她悄悄把我叫到办公室,轻轻撕下一枚星星贴纸贴在我的笔上:“小雅,这次进步很大!继续加油!”那时,她的脸色苍白得吓人,我却只顾着为成绩傻笑。
放学后,我攥着一束白菊去了殡仪馆。照片上的李老师依然温柔地笑着,就像她教我写作文时那样。记得那次我写《我的妈妈》跑题了,她不仅没批评我,反而用红笔圈出一句“妈妈的手像秋天的枯叶”,在旁边画了个笑脸:“这个比喻很特别!下次试试用细节让故事更真实。”
灵堂里飘着淡淡的檀香味,我忽然想起她总爱穿的浅蓝色衬衫,袖口磨得发白却永远干净;想起她咳得满脸通红还要坚持上课,粉笔灰落在她的黑发上,像落了一层雪……
“小雅,这是李老师留给你的。”师母递来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本带批注的作文集,扉页上写着:“写作是心灵的镜子,愿你能永远真诚地记录这个世界。”
回家的路上,雨停了。我抬头望着云缝中透出的阳光,仿佛听见她说:“别难过,我们还会在文字里重逢。”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离别,不是消失,而是成为记忆里的星光,永远照亮脚下的路。
注意事项
1. 情感克制:避免过度渲染悲伤,可通过具体物件(如钢笔、作文本)承载情感。
2. 积极导向:结合单元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强调老师对“我”精神成长的影响。
3. 语言适配:使用符合五年级学生认知的比喻(如“记忆里的星光”)和短句,增强感染力。
可参考网页1中“母亲护孩子地震受伤”的细节描写,以及网页42中“老师批注作文”的温情片段,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