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admin42025-04-26 17:30:03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以下简称“建议提案”)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载体,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工作的“指南针”。2023年以来,各地部门通过创新机制、强化督办、深化协同,推动建议提案办理从“纸面答复”向“行动落实”转变,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民生等领域的关切。本文将从制度保障、办理实效、成果转化等维度,系统梳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实践路径与成效。

一、制度保障: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

责任体系的制度化是建议提案办理的基石。以广安市民政局为例,其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办、办公室总协调”的四级责任机制,并将办理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敷衍塞责者取消评优资格。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则通过AB角配置专职人员、修订《办理工作实施细则》,确保沟通渠道24小时畅通。这种“责任到人、考核到岗”的模式,使得办理效率显著提升。

流程规范化方面,多地形成“交办-承办-催办-复函-跟踪”的标准化链条。例如随县财政局收到提案后,48小时内召开党组会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明确“3个月主办、1个月会办”的时限;安顺市要求承办单位建立项目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并通过OA系统动态跟踪进度。据统计,2024年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接收的6件建议提案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且无一退办件。

二、办理实效:分类施策破解难题

针对建议提案的复杂性,各地探索出ABC分类法:A类问题立行立改,B类问题列入计划,C类问题解释说明。例如随县财政局承办的5件主办件中,教师绩效工资问题(A类)已纳入财政预算,而“以钱养事”经费不足问题(C类)则通过“逢四说事”机制争取理解,并向上级争取转移支付。云南省水利厅2024年办理的78件建议提案,通过该分类法实现协商率、面商率、满意率三个100%。

重点领域靶向突破成效显著。松江区房管局针对30件涉及物业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提案,建立“调研-协调-方案审定-现场办理”机制,2025年已推动12个小区加装电梯项目落地;安徽省人社厅通过“免申即享”模式,2023年向24.53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73亿元,直接解决民营企业用工成本高的提案诉求。

人大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2024-2025年部分地区建议提案办理成效对比
地区/部门 建议提案总数 办结率 A类占比 满意度
随县财政局 28件 100% 40% 100%
云南省水利厅 78件 100% 65% 100%
上海市国防动员办 6件 100% 50% 100%

三、成果转化:推动政策与民生互促

建议提案办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政策转化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例如随县财政局将83号政协提案转化为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2023年起按3万元/人/年的标准纳入预算,惠及全县义务教育教师;闵行区通过办理“一网统管赋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提案,建成“人防码”应用体系,推动70%的城市安全隐患实现智能预警。

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多地建立“办理回头看”制度。广安市要求对B类提案进行跨年度跟踪,2024年对35件未完全落实的提案开展二次督办;安顺市通过“三对照”原则(对题、妥当、对症)审核答复内容,2025年对458件建议提案建立闭环管理档案。这种“办结不终结”的机制,使得提案成果持续释放效能。

四、未来展望:数字化与协同化升级

面对新时代要求,建议提案办理需向数字化转型迈进。当前上海市已实现提案交办、答复、公开全流程线上操作;芗城区通过“办理系统”完成签收、反馈、统计的数字化管理。未来可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确保办理过程可追溯、不可篡改。

跨区域协同办理亟待突破。针对涉及多辖区的共性议题(如流域治理),可参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验,建立联合交办、协同调研、成果共享机制。需加强办理人员专业化培训,如烟台市通过“老代表传帮带”“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等方式,累计培训代表600余人次,这对提升提案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已从程序性答复迈向实质性落实,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强化责任、分类施策破解难题、成果转化惠及民生,各地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强化区域协同、培育专业力量,让每一条建议提案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人大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