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节选原文(感恩节前夕相关部分):
>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 ……
>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 她回想起来,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他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原文综合自网页1、2、25、28、35等)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标点符号补充
题目:给第⑤、⑥自然段加标点。
答案:
解析:此处需注意破折号表解释说明、引号表直接引语(网页1、44、59)。
2. 关联词填空
题目:在第⑧段括号中填关联词。
答案:不仅……还……(或“不但……而且……”)
解析:表递进关系,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持(网页1、2、44、59)。
3. “非凡的意义”指什么?
答案:小道格拉斯因家庭贫困缺乏关爱,老师的手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这种精神支持对他意义重大。
解析:需结合道格拉斯的家庭背景和老师的行为分析(网页1、2、18、44)。
4. 记叙顺序与段落作用
题目:第⑦段的记叙顺序及第⑧段的作用。
答案:
解析:插叙用于补充背景,结尾段升华主题(网页2、28、35、59)。
5. 文章核心观点
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己所能,给予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解析:结尾段直接点明主旨(网页1、2、25、44)。
6. 拓展题:画“我想感谢的东西”
示例:
解析:需结合个人体验,紧扣“感恩”主题(网页1、44、59)。
本文通过道格拉斯画手的故事,传递了“给予”的重要性。答案需结合文本细节(如家庭背景、老师行为)和主题升华(如精神支持的力量)。更多完整题目解析可参考:[网页1]、[网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