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我独自在公交站台等车。突然,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人群慌乱地挤进站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巍巍地缩在角落,雨水顺着她的蓝布衫往下淌。我正犹豫是否递伞,身旁一位穿校服的女孩已快步上前,将伞举过老人头顶:“奶奶,我送您回家吧!”
老人摆摆手:“我家远,别耽误你上学。”女孩却笑着搀起她的胳膊:“雨大,您会着凉的。”两人在雨中渐行渐远,女孩的校服湿透了半边,却始终把伞倾向老人。我望着她们的身影,忽然想起书包里给同学带的生日蛋糕——那是妈妈凌晨三点起床烤的。我转身追上她们,将蛋糕塞进老人手里:“奶奶,路上垫垫肚子。”女孩惊讶地看我,眼里闪着光,像雨中的星星。
那天,我迟到了半小时,但心里暖得发烫。原来感动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能在陌生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感人事迹:雨夜里的光(450字)
去年深秋,我在医院陪护生病的母亲。深夜走廊寂静,只有值班护士的脚步声。突然,一阵压抑的抽泣声从隔壁病房传来——那是个独自住院的孤寡老人,护士喊他“陈伯”。
凌晨两点,陈伯的监测仪发出刺耳警报。我看见值班的张医生赤脚冲进病房,白大褂下露出卡通图案的睡裤。他半跪在病床前做心肺复苏,额头的汗珠滴在陈伯苍白的脸上。“血压40/60!”护士的声音发颤。“上多巴胺,再推一支肾上腺素!”张医生的手背青筋暴起,像绷紧的琴弦。
三小时后,监测仪曲线终于恢复平稳。张医生瘫坐在椅子上,从口袋里摸出半块冷掉的馒头——那是他错过的晚饭。清晨查房时,我发现陈伯枕边多了一罐温热的八宝粥,标签上歪歪扭扭写着:“爷爷,我爸爸让我送来的。”落款是张医生女儿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张医生连续值了36小时班。那天他本要陪女儿过生日,却在医院走廊里用手机播放了十遍《生日歌》。生命有时脆弱如纸,但总有人在黑暗中执着地折着纸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