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及教学设计综合整理,结合多版本资源,突出语言品析与生活化情境体验,帮助学生感知声音世界的丰富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品读课文优美风趣的语言,掌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理解“用心倾听”的深层含义,学会筛选和思考声音的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仿写等活动,提升语言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体验,感知声音与情感、生活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课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声音背后的生活哲理。
难点: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平凡中的美妙。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无声体验,激发兴趣】
1. 情境活动:

学生闭眼1分钟,模拟“无声世界”,分享缺失声音的感受(如死寂、孤独)。
播放自然声音集锦(流水、鸟鸣、风声等),引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整体感知:初探声音之美】
1. 听读课文,梳理内容: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勾画文中提到的声音(蒲公英梳头、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等)。
讨论:这些声音为何容易被忽视?引导学生理解“习以为常”导致听觉麻木。
2. 语言品析:
分组朗读前三段,分析拟人化描写(如“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的趣味性。
重点赏析排比句式(如“当清风掠过……当微风拂过……”)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深度探究:感悟倾听之道】
1. 关键句解读:
提问:“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用心倾听”的重要性。
引申:“木头人”的比喻——盲目接受信息而缺乏思考的危害。
2. 声音与情感联结:
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并描述,体会声音传递的情感。
分享生活中感动或讨厌的声音(如妈妈的叮嘱、雨滴声),讨论其意义。
【拓展实践:声音的创意表达】
1. 仿写练习:
模仿课文句式,描写生活中的声音(如“你听过树叶跳舞的声音吗?当微风轻抚,叶片旋转着脚尖,裙摆沙沙作响”)。
2. 声音游戏: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声音(如敲击杯子、嚼饼干),用语言描述感受,评选“最佳倾听者”。
【总结升华:回归生活】
教师“声音是生活的诗篇,用心倾听才能发现平凡中的美好。”引导学生课后记录“声音日记”,关注日常点滴。
四、作业设计(分层可选)
1. 基础:摘抄文中优美语句,批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 实践:录制一段自然或生活声音,配以文字解说其意义。
3. 拓展:收集古诗文中描写声音的佳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体会语言魅力。
五、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
│ 声音之美 │ 语言之美:拟人、排比
│ 蒲公英梳头 │ 蚂蚁跑步 │ 雪花飘落
│ 用心倾听 │ 生活之美:平凡→诗意
└───────────────┘
教学资源推荐
多媒体:自然声音视频、音乐《苗岭的早晨》。
拓展阅读:《雨铃铛》(分析雨声的多样性)。
通过多维度活动设计,本教案旨在唤醒学生的听觉敏感度,引导其从文本走向生活,在声音中发现世界的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