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车棚管理制度
1. 停放秩序管理
车辆需按指定区域分类停放(如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区域),保持车距,车头方向一致。
临时停放车辆需服从管理员指挥,不得占用固定车位或消防通道。
2. 充电安全管理
充电插座“一车一充”,禁止一座多充或使用不合格充电设备。
充电结束后及时移除车辆,充电器连接线需归位,避免踩压损坏。
禁止在车棚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定期检查电瓶车漏油、漏电隐患。
3. 卫生与环境维护
保持车棚内清洁,禁止乱丢垃圾或堆放杂物。
管理员需定期检查充电设备、照明设施及消防器材的完好性。
4. 出入与登记制度

实行持牌存取制度,临时车辆需登记并领取号牌,凭证取车。
闲杂人员禁止进入,管理员需加强巡逻,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停车场安全管理制度
1. 车辆进出管理

车辆进入前需检查有效证件(行驶证、保险单等),核实车况(漏油、漏水车辆禁止入场)。
限速15km/h,禁止鸣笛、试车或修车,大型车辆及危险品运输车禁止入场。
2. 消防与应急管理
停车场内需配置灭火器、消防栓,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有效性。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员需掌握消防设备使用方法。
3. 管理员职责
24小时轮班值守,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写《车辆出入登记表》。
指挥车辆停放,检查车窗是否关闭、贵重物品是否遗留,发现可疑车辆立即上报。
4. 收费与设施维护
按标准收费并开具发票,禁止私吞或违规减免费用。
定期维护停车标识、照明及监控设备,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 特殊车辆管理
残疾人专用车位、充电车位禁止占用,违规停放者按章处理。
临时停车区域(如学校周边)需明确停放时段,超时车辆强制移车。
三、充电设施专项管理
1. 新建项目要求
新建住宅区按每户至少1个充电车位配建,与主体工程同步验收。
商业场所按15%比例设置充电车位,满足外卖、快递等临时需求。
2. 既有场所改造
利用公共绿地、地铁周边等空间增设充电设施,优先保障行人通行。
地面车棚需与建筑保持防火间距,贴临时设置需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四、违规处理与责任划分
违规行为:包括占用消防通道、私拉电线充电、破坏设施等,视情节处以罚款或移送司法机关。
责任划分:因充电不当或车辆故障引发事故的,车主承担主要责任;管理方未履行巡查职责的需连带赔偿。
引用来源:上述内容综合了停车场管理制度通用规范、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地方规划政策等,具体细则可参考相关网页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