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技术创新与产业推动
1. 秦世俊(中航工业哈飞数控车间铣工)
工作14年完成技术创新685项,首创“逆向思维加工法”等20余种新型工艺,直接创收488万元。
改进零件加工方法40余种,自制夹具50多套,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40余项荣誉。
2. 艾爱国(湖南华菱湘潭钢铁焊接顾问)
被誉为“焊工领域的领军人”,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余项,培养600多名技术人才。
获“七一勋章”,坚守“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推动冶金、电力等行业技术革新。
3. 寇晓燕(新疆兵团第一师职工)
创办果蔬合作社,带动300余人脱贫,推广温室大棚和特色养殖技术,年收入超200万元。
疫情期间为一线人员供餐,累计公益捐款捐物超16万元,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 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
1. 石光银(陕西治沙造林模范)
40余年扎根毛乌素沙漠,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百余里,创新“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
2. 杜清洁(泉州花卉技术研究员)
引进仙人球品种20余个,选育“四脚碧琉璃鸾凤玉”获金奖,推动花卉产业技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3. 廖志略(化州橘红合作社社长)
通过合作社模式推广橘红种植技术,带动农户增收,获评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
三、 教育科研与公共服务
1. 谢文英(福建东山一中教师)
扎根教育29年,创建市级课题及工作室,将劳模精神融入教学,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获评“全国最美职工”。
2. 刘丽(大庆油田采油工班长)
研发“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采油效率提升75%,累计节约成本超千万元,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 何建行(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作为呼吸医学专家,主导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推动医疗科研与临床实践结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四、 基层治理与公益奉献
1. 张春海(石光供电所所长)
推行电费储蓄改革,覆盖90%农户,杜绝“三电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
2. 黄大发(贵州草王坝村支书)
历时30年带领村民凿通“大发渠”,解决缺水难题,被誉为“当代愚公”,获“七一勋章”。
3. 徐林(广东粤电靖海发电工程师)

在能源领域优化发电技术,推动绿色能源项目,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五、 工匠精神与行业标杆
1. 胡双钱(航空制造业工匠)
专注精密零件制造40年,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关键部件研发,以“零差错”标准树立行业标杆。
2. 包起帆(上海港务局“抓斗大王”)
发明木材抓斗技术,革新港口装卸方式,提升效率并保障工人安全,获国际发明金奖。
3. 杨春宝(广州海格通信北斗工程师)
主导北斗导航系统研发,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助力国产卫星导航技术全球应用。
以上人物事迹展现了劳模精神的核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如需更详细案例或特定领域代表,可参考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