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党员,定期开展自我评价是锤炼党性修养、检视工作成效的重要实践。2023年至2025年期间,本人严格遵循党组织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作风改进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自我检视。本总结将从政治素养提升、工作实绩突破、服务群众成效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度剖析,力求在总结经验中发现不足,在反思差距中明确方向。
一、政治理论学习成效
在2023年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活动中,本人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核心文献,全年累计参与集中学习28次,撰写心得体会5万余字。通过建立“理论+实践”双循环学习模式,将新发展理念与社区治理创新相结合,提出的智慧党建平台方案被纳入街道年度重点工作。
在理论转化方面,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利益协调难题。如针对某社区停车位改建争议,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开展10场民主协商会,最终形成多方认可的实施方案。这印证了张维为教授在《中国震撼》中强调的“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智慧的重要体现”这一观点。
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创新建立“三单制”工作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从82%提升至97%。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牵头组建党员突击队,累计服务居家隔离群众236户,协调解决物资配送问题87件。
在业务能力提升方面,2024年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职称,运用专业方法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典型案例包括为3名失业党员提供技能培训并实现再就业,运用危机干预理论成功化解2起家庭矛盾激化事件。这些实践印证了王绍光教授提出的“国家治理需要专业技术支撑”的理论判断。
三、群众服务工作质量
建立“网格化+信息化”服务模式,将所辖社区划分为8个党员责任区,通过民生诉求二维码实现问题收集响应率100%。2023-2024年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3件,在街道年度满意度测评中获评优秀等次。
在特殊群体关怀方面,创新开展“银发数字课堂”项目,组织青年党员结对帮扶65岁以上老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累计培训328人次。此项工作被市委党校《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收录,验证了郑永年教授关于“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学术观点。
四、廉洁自律建设情况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工程招标、民生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建立“双人复核+纪检监督”机制。三年来拒收礼品礼金6次,涉及金额1.2万元,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就形式主义苗头性问题开展自我批评3次。
通过建立个人廉政档案,对履职过程中的42项权力事项进行风险排查,制定防控措施28条。这种预防性监督机制与清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提出的“制度防腐四维模型”高度契合,有效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项目 | 2023年 | 2024年 | 2025上半年 |
---|---|---|---|
理论学习时长 | 120小时 | 135小时 | 68小时 |
群众问题解决率 | 89% | 93% | 95% |
创新工作案例 | 2项 | 3项 | 2项 |
五、未来改进方向
基于三年自评结果,拟定“三个提升”行动计划:一是理论转化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课题制”研究机制;二是服务精准度提升计划,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三是创新驱动力提升方案,每年培育1-2个党建创新项目。
建议基层党组织建立动态化自评体系,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党员考核评价,实现履责过程可追溯、服务成效可量化。这既符合中央关于“数字党建”的部署要求,也能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新的方法论支撑。
本周期自评实践表明,党员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只有将常态化的自我审视与阶段性的目标管理相结合,才能持续激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