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是《墨子》中的经典篇章,记录了墨子通过智辩与战术模拟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翻译与解析:
1. 背景
公输盘(即鲁班)为楚国制造云梯,计划攻宋。墨子听闻后,从鲁国出发,十日十夜抵达楚国郢都,面见公输盘。
2. 墨子与公输盘的辩论
墨子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并献上十金,公输盘以“义不”拒绝。墨子顺势指出其逻辑矛盾:造云梯攻宋会导致更多无辜者死亡,更不义。
公输盘被说服,但称已禀告楚王。墨子遂求见楚王,以“窃疾”类比攻宋的荒谬:楚国地广物阜,却要掠夺贫弱的宋国,如同富人偷穷人破衣烂食。
3. 战术模拟与结局
楚王仍坚持攻宋,墨子与公输盘展开攻防模拟。公输盘用尽攻城手段,墨子防守有余,并揭露其欲杀己的企图。
墨子称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携守城器械在宋国待敌,楚王最终放弃攻宋。
核心思想:通过逻辑辩论与实力威慑,墨子践行“非攻”主张,强调战争的非正义性与自损性。
二、“率土之滨”逐字解释
“率土之滨”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原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含义与逐字解析如下:
1. 逐字释义

率(shuài):本义为“遵循”,引申为“统率、统治”。
土:国土、疆域。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滨(bīn):原指水边,此处引申为“边远地带”。
整体直译:沿着国土的边远地带(代指全境)。
2. 成语内涵
原句强调周天子对天下土地的绝对所有权与臣民的归属,体现“家天下”的统治思想。
后世多用于形容君王权威或疆域完整,如元代郑光祖《智勇定齐》中“率土之滨承治化”。
对比与延伸:
与《公输》中墨子反对“以强凌弱”的思想形成鲜明反差,前者强调君权至上,后者主张平等与和平。
现代游戏《率土之滨》借用了这一成语,但含义转为“争夺疆土的策略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