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像一盏悬在墨色天幕上的琉璃灯,将银辉洒向人间。自古以来,人们用祭月、赏月、食月饼的仪式,将思念与祈愿寄予这轮圆月,编织出绵延千年的中秋风俗画卷。
拜月寄情,团圆如月
古时中秋夜,家家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西瓜需切作莲花状,红烛摇曳中,全家人依次叩拜月神,祈求平安顺遂。主妇按人数分切月饼,多一刀少一刀皆不可,寓意“月满人齐”。如今,祭月仪式虽简化,但团圆饭的温馨依旧。母亲手捧月饼,父亲讲述“嫦娥吞药”“玉兔捣药”的传说,月光下流淌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
月饼藏味,舌尖共婵娟
月饼,是中秋最甜美的符号。北宋时,民间互赠月饼以表团圆;明代后,果馅月饼风行,匠人以嫦娥奔月、玉兔为纹,寄托思念。我家乡的月饼别具一格:外皮酥脆如月华,内馅裹着桂花糖与核桃碎,咬一口,甜香沁入心脾。奶奶说,旧时月饼分男女,月牙形归男子,葫芦状属女子,孩童则捧着“兔儿爷”模样的甜饼嬉闹,传统中藏着生活的情趣。
灯火映月,人间胜广寒
“树中秋”是南方的独特风景:竹竿高挑彩灯,灯影与月光交融,恍若星河坠地。孩童手持兔灯、莲花灯穿梭巷陌,灯上谜语引得路人驻足沉思。远处江畔,孔明灯载着心愿升空,与明月争辉。去年中秋,我与家人同放天灯,火光摇曳中写下“山河无恙,家国皆安”,灯影渐远,仿佛直抵月宫琼楼。
月下新俗,传统焕生机
时代更迭,中秋风俗亦添新意。游园会上,汉服少女提灯夜游,复原“拜月礼”;社区举办月饼DIY,年轻人将奶茶、冰皮融入传统手艺。视频通话中,异乡游子与亲人“云赏月”,科技让思念跨越山海。
中秋之夜,月圆人圆。风俗如丝,串联起古与今、家与国。当我们分食月饼、共赏明灯时,不仅延续着千年的文化基因,更让团圆与希冀,在月光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