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_七颗钻石优质课教案

admin62025-03-24 01:53: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生字词(如“焦渴”“唾沫”“干涸”等),理解重点词语的语境意义。
  • 梳理水罐五次神奇变化的情节,分析变化原因,体会童话的想象力和语言特点。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
  • 借助情境朗读、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爱”的力量,理解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主题。
  • 激发学生对善良品格的向往,联系生活实践传递爱心。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水罐变化的逻辑链条与“爱”的主题的关联性分析。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童话的象征意义(如钻石象征永恒的爱)。
  • 三、教学准备

  • 课件:旱灾场景图片、水罐变化动画、北斗七星视频。
  • 材料:爱心故事案例、续写练习模板。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探文本,梳理情节

    1. 情境导入

  • 播放旱灾场景图片与背景音乐,提问:“水在此时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水即生命”的紧迫性。
  • 2. 整体感知

  • 初读任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概括故事梗概。
  • 互动反馈: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水罐变化、原因、体现的爱)。
  • | 水罐变化 | 变化原因 | 体现的“爱” |

    ||||

    | 空→满水 | 为母亲找水 | 孝心 |

    | 水未洒 | 让水给母亲 | 无私 |

    | 银罐→金罐 | 分水给小狗、母亲让水 | 善心与亲情 |

    | 涌出水流 | 让水给路人 | 大爱 |

    3. 语言品析

  • 重点句分析:
  • “草木干枯,焦渴而死”中的“所有……都”强化旱灾的绝望。
  • “喜出望外”与“咽了口唾沫”对比,凸显人物内心矛盾。
  • 第二课时:深度探究,拓展实践

    1. 主题升华

  • 讨论:为何水罐最终变成北斗七星?联系结尾句“爱心普照人间”理解象征意义。
  • 辩论:是否应帮助陌生人?结合社会案例(如网页12的拓展活动)探讨爱心与信任的平衡。
  • 2. 创意表达

  • 想象写作:补白“小姑娘的梦境”或“旱灾后的世界”。
  • 角色扮演:分小组表演“让水给路人”片段,体会抉择的艰难与崇高。
  • 3. 拓展阅读

  • 推荐《卖火柴的小女孩》《爱的教育》,对比分析不同童话的“爱”主题。
  •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复述故事,制作水罐变化思维导图。

    2. 实践作业:收集或创作一则“爱心故事”,班级分享。

    3. 创意写作:以“如果水罐没有涌出水流”为题,续写结局。

    七颗钻石教案_七颗钻石优质课教案

    六、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 北斗七星

    (爱心升华)

    水罐变化:空 → 满 → 银 → 金 → 钻石

    推动力:孝心 → 无私 → 善心 → 大爱

    七、教学反思

  • 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学生能深入体会文本内涵,但需加强语言品析的细节引导。
  • 拓展活动中可引入更多跨学科资源(如天文知识),增强课堂趣味性。
  • 参考资料:网页1、12、17、29、66、77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