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细胞系统(WBC)
1. 正常值
成人:4-10×10⁹/L;新生儿及儿童略高。
分类:
中性粒细胞(50%-70%)
淋巴细胞(20%-40%)
其他(嗜酸/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占比较低)。
2. 异常意义
升高:
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组织损伤、中毒或白血病。
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流感、水痘)、淋巴瘤或结核。
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寄生虫感染或皮肤病。
降低:
可能因病毒感染(如肝炎)、药物副作用(抗生素、化疗)、免疫抑制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3. 细菌 vs 病毒感染判断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常↑。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可能↓,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
二、红细胞系统(RBC)
1.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降低(贫血):
轻度(90g/L以上):缺铁、营养不良。
中重度(<90g/L):需排查消化道出血、血液病(如白血病)。
升高:见于脱水、高原反应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红细胞压积(HCT)与体积(MCV)
HCT↑:血液浓缩(如脱水)或慢性缺氧(肺心病)。
MCV异常:
↓(小细胞):缺铁性贫血。
↑(大细胞):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三、血小板(PLT)
1. 正常值:100-300×10⁹/L。
2. 异常意义:

减少(<100×10⁹/L):
轻度(50×10⁹/L以上):可能无症状。
重度(<30×10⁹/L):自发出血风险高,见于白血病、化疗后或免疫性紫癜。
增多(>400×10⁹/L):炎症、缺铁或增殖性疾病(需警惕血栓)。
四、其他关键指标
1. C反应蛋白(CRP):感染或炎症时升高,细菌感染通常较病毒感染更显著。
2. 肝功能相关(如ALT、AST):升高提示肝损伤,见于肝炎、药物或酒精影响。
3. 肾功能相关(如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异常,需排查肾病或脱水。
五、综合分析建议
1. 结合症状:
发热+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可能性大,需抗生素。
头晕+血红蛋白↓→需排查贫血原因(如缺铁或慢性失血)。
2. 临界值处理:
轻微异常(如血小板稍高/低)若无症状,可能因脱水或生理波动,建议复查。
3. 危急值需立即就医:
血红蛋白<60g/L(重度贫血)、血小板<30×10⁹/L(出血风险)或白细胞>30×10⁹/L(严重感染/白血病)。
六、注意事项
生理因素影响:妊娠、剧烈运动、月经期可能导致白细胞或红细胞轻微波动。
报告解读误区:单项异常未必是疾病(如血小板稍高可能因血液浓缩),需结合整体指标及临床表现。
建议将报告交医生综合评估,必要时完善检查、影像学或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