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十三岁的际遇课文原文

admin12025-05-18 13:30:02

一、课文原文(节选)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十三岁的际遇课文原文

《十三岁的际遇》是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所作,文章以诗意语言回忆了她与北大的渊源。以下为关键段落摘录:

>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的田晓菲,在两年北大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真理之光的启迪。她写道:“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 文中还提到:“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未来流淌……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渴望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二、阅读答案与解析

1. 主题思想

  • 核心情感: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与不舍,同时展现对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的追求。
  • 象征意义
  • “不系之舟”:象征永不停歇的求知欲和独立精神,体现作者不愿被安逸束缚,渴望不断突破自我。
  • “河流与船客”:北大如河流,师生如船客与舵手,寓意北大的传承与活力。
  • 2. 重点句子赏析

  • “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 词序不可调换:四个动词呈现逻辑递进,从“思考”到“行动”,体现认知的深化过程。
  • “北大为我打开一扇神奇的窗子”:比喻北大带来的真理与智慧,改变了作者的认知世界。
  • 3. 人物与场景特点

  • 北大学生:专注、敏感、纯洁、富有激情,学术争论中展现犀利与机智。
  • 北大教师:风格多样(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潇洒等),治学严谨,师生关系平等自然。
  • 北大氛围:自由清新,海报、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景体现学术活力与多元文化。
  • 4. 常见问题解答

  • Q1:“委于我心的”是什么?
  • 答案:北大赋予作者的成长经历,包括知识、精神启迪及充实的青春时光。
  • Q2:作者为何强调“不系之舟”?
  • 答案:表达不愿停留于现状,追求更高理想,同时呼应北大的开拓精神。
  • Q3:北大吸引学子的原因
  • 学术自由、大师云集、同辈启迪、丰富的书籍与实践活动。
  • 三、教学与阅读方法

  • 提问导读:通过“际遇”的含义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北大对作者的意义。
  • 词语辨析:如“透”与“喘”、“占卜”与“询问”,体会语言表达的深层情感。
  • 情境创设:通过未名湖、图书馆等意象,帮助学生感受北大的诗意氛围。
  • 四、参考资料

    1. 课文原文与背景:百度百科《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十三岁的际遇课文原文

    2. 阅读题解析:网页22、55、32等教学资料。

    3. 教学设计:导学案与课堂讨论建议。

    如需完整原文或更多题目解析,可查阅上述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